深度解读!神舟12号,真正意义在这里
今天,倍受关注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看上去,这次发射和以往的神舟发射没什么区别。但它却可能是人类载人航天领域二十多年来最重要的事件,其意义和影响可能要超过美国载人龙飞船的服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次发射标志着太空格局的重大改变,具有历史性意义。
空间站已经有整整50年的漫长历史。如果从功能角度来划分,空间站大致可以分为试验型和实用型两种。前者以工程试验为主要目的,解决可行性问题。后者则将科学实验作为主要目的。
礼炮一号和天空实验室分别是苏、美第一个试验型空间站。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试验型空间站。和平号、国际空间站和刚刚开始建设的中国空间站则分别是前苏联、美国(为主)和中国的第一个实用型空间站。到目前为止,中美俄是空间站的仅有玩家。
人类离开地球开始在太空生活,从宏观视角看,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从微观角度,各国试验型和实用型空间站的首次载人任务,也是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来盘点一下。
1971年6月6日,三名前苏联宇航员乘坐联盟11号飞船发射上天。次日,飞船和4月19日发射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大小和中国天和舱同级)实现对接。他们在空间站上生活了24天。但返回地面时发生了悲剧。由于座舱漏气,又没穿舱内宇航服,三名宇航员窒息而亡。这次任务创造了历史,但虎头蛇尾,令人唏嘘。
1973年5月23日,三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飞船升空。9天前,一枚土星五号巨型火箭将重达82吨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了轨道。但发射过程中巨大的气动力将空间站一侧的太阳电池翼撕了下来,另一个则被卡住无法展开。为了挽救空间站,阿波罗宇航员在和天空实验室对接成功后马上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太空修理舱外活动。他们将一面遮阳帆挡在了空间站一侧,使舱内的温度得以下降,同时展开了剩下的那块太阳帆板。离开地球28天后,他们凯旋而归。和礼炮一号首次任务相反,这是一次蛇头虎尾的任务。
1986年3月13日,两名前苏联宇航员乘坐联盟T-15号飞船升空,两天后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于2月20日发射,是前苏联在六个礼炮号空间站(尤其是礼炮六号、七号两个长期生活空间站)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研制的实用型模块化空间站。它对接的五个专用实验舱为大量实验创造了条件。至7月16日脱离和平号返回地球,他们在和平号上生活了四个月。
期间他们还驾驶联盟飞船脱离和平号,来到即将退役的礼炮七号空间站,将因宇航员生病提前返回而留下的实验设备和重要物件带到和平号上继续利用。这次任务非常成功,为和平号长达15年的传奇生涯开了个好头。
1998年12月4日,奋进号航天飞机携带美国团结号节点舱和六名宇航员发射升空,两天后和国际空间站唯一在轨舱段曙光号对接,开启了国际空间站的在轨建造过程。然而,无论曙光号还是团结号,都没有支持宇航员生活的必要设施。奋进号机组在完成空间站建造任务后随航天飞机返回地面。
此后两年,国际空间站大部分时间处于无人状态。直到2000年7月,俄罗斯星辰号核心舱发射成功并对接到国际空间站。该年11月2日,第一个长期机组才来到空间站,开始了至今已有20年的连续载人飞行。
2011年6月16日中国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随后在18日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三名宇航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太空生活了13天后返回地球,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经验的国家。这次飞行从技术上说非常类似于1971年联盟11号的礼炮一号之行,只是中国完成得非常成功。
纵观这几个历史时刻,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它们的时间间隔分别是2、13、12、13年。除了苏美最早的试验空间站间隔只有两年,其余均为十多年一次。最后一个时刻距今天也是十年。这说明空间站具有极高的门槛和难度,不是谁都能玩得起来的。再仔细看,前四个时刻苏美交替,后来则是中国。很明显,太空中的格局或力量对比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实力新玩家已经出现。
今天神舟12的成功发射是又一个重要历史时刻。中国空间站是集历史上空间站经验之大成而设计的实用型空间站。神舟12的任务和1986年的联盟T-15号很相似,目的是为后续空间站的建造和利用开好一个局。
和前面几个历史时刻一样,面对全新的空间站、全新的技术、全新的任务,第一个乘员组一定会遇到很多挑战。但请相信中国航天的实力。中国空间站比美苏第一个试验型空间站技术成熟得多,比和平号更完善,比国际空间站更有效。神舟12号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神舟12号的成功发射及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入驻和20多年前国际空间站的首次入驻具有相似的意义,都代表了人类在太空的持续存在。所不同的是,这次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它将改变几十年来美俄主导的太空格局。
其实看看太空中的人口变迁也能印证这一点。
1970年代后期随着礼炮六号的发射,太空中出现了长期生活在空间站的“常住居民”,那时是三个苏联人。
1990年代,是美俄空间合作的蜜月期,美国宇航员进驻和平号。太空常住居民变为两个俄罗斯人、一个美国人。
2001年国际空间站开始长期载人后仍然维持三人,国籍变为美俄欧日混杂,但美俄都至少维持一人。
2009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六人常驻,太空人口也增加到六人。去年,四座的载人龙飞船投入运行,常住太空人口再增一人至七人。
神舟12号的发射,使得太空中的常住人口一下子增加到了两位数,十人!我们在太空中的人口比例已经不输美俄。
我们从这里看到的,不仅是太空中力量对比的变化,也代表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消长。太空只是一场历史性大变局的局部。我们正在亲历历史。祝福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文章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阅读
-
【8.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据财联社援引《金融时报》报道,近期有纳税人收到了税务部门通知,告知其需要依法办理境外所得申报并缴纳相应税款。
-
中国加强个人境外收入监管 境外买卖股票收入也要缴税
据财联社援引《金融时报》报道,近期有纳税人收到了税务部门通知,告知其需要依法办理境外所得申报并缴纳相应税款。
-
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和出口量均上升 中国市场为其主要增长动力
根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发布的最新出口报告,在截至2025年6月的一年内,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增长13%至24.8亿澳元,出口量增长3%至6.39亿升。
-
Compumedics与其中国长期合作伙伴签署2440万澳元分销协议
全球领先的睡眠及神经监测设备制造商Compumedics Limited(ASX:CMP)近日宣布,该公司已与其中国长期合作伙伴签订两项新的四年期战略分销协议,总价值达2440万澳元。
-
矿企Fortescue创始人发表主题文章 强调中澳成为气候盟友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ortescue执行董事长兼创始人安德鲁·弗雷斯特(Andrew Forrest)周二在《澳大利亚人报》发表主题为“中澳成为气候盟友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文章,强调澳大利亚在气候变化领域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十分必要。
-
“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北京险企开通汛期理赔“绿色通道”
中新经纬7月29日电 (熊思怡)近日,北京出现连续极端强降雨,导致人员伤亡、房屋车辆等财产损失。保险公司能赔付吗?若赔,如何理赔?申请理赔该注意啥?
-
【7.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据新华社消息,7月28日,中国公布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
Sprintex与广东葆德科技签署930万澳元自有品牌供应协议 进军中国水产养殖市场
澳大利亚上市公司Sprintex Limited(ASX:SIX)周一宣布,该公司与广东葆德科技(BD Compressor)达成价值930万澳元的三年期独家自有品牌供应协议,随后其G15系列喷射式鼓风机将正式进入中国水产养殖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8.4】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8.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重卡换电第一股Janus Electric(ASX:JNS)季报观察:下季度工时被全部预订 确立800台重卡市占目标 商业化拓展蓄势而发
-
- 中国加强个人境外收入监管 境外买卖股票收入也要缴税
-
- 重卡换电第一股Janus Electric(ASX:JNS)季报观察:下季度工时被全部预订 确立800台重卡市占目标 商业化拓展蓄势而发
-
- 项目现金流预计超5亿美元、估值远低于同行 计划2027年初投产的Theta Gold Mines Ltd(ASX: TGM)或将迎来估值拐点
-
- 澳交所小盘锂矿股7月集体飙升见证情绪复苏 锂市场波动中隐现触底行情
-
- 【异动股】年内上涨近10倍! Locksley Resources (ASX:LKY) 美国Mojave锑稀土项目提交扩展运营计划 股价高歌猛进
-
- 与香港股东交易终止 Star Entertainment生存危机加剧
-
- 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和出口量均上升 中国市场为其主要增长动力
-
- 澳洲十大高性价比宜居城市排行榜出炉 汤斯维尔高居榜首
-
- 【异动股】Electro Optic Systems (ASX:EOS) 季报速递:现金储备增至1.3亿澳元 军工订单还将显著攀升
-
- 【8.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连续降息预计触发周期性行情 澳交所小盘股有望显著受益
-
- 项目现金流预计超5亿美元、估值远低于同行 计划2027年初投产的Theta Gold Mines Ltd(ASX: TGM)或将迎来估值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