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人才,不看“帽子”看本事
核心阅读
坚持引育并举,对“有帽子”与“没帽子”的人才同等对待,加大对支撑、转化英才的培养力度,推动科研队伍年轻化……中国农业科学院确立人才强院战略以来,多措并举,化解昔日人才梯队“断档”之危,稳定了高层次人才队伍,还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如今,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正加速形成,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愈加充沛。
“全院稳定保障1000名左右的青年人才,使其薪酬水平与所在地经济、物价水平保持合理关系”“拿出3000万元经费,向30名左右没有‘帽子’、科技创新业绩突出的人才兑现科研经费和岗位补助”……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三次人才工作会上,一份被称为“新30条”的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出炉,让院里不少科研人员有了新期待。
优化环境,提供稳定经费保障
中国农科院成立60多年来,在杂交水稻、禽流感疫苗研制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也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但由于内部人才潜力挖掘不够、外部竞争激烈,人才梯队一度面临“断档”。
2017年,中国农科院召开了建院以来首次人才工作会,确立了人才强院战略,同时出台了30项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改革措施,被称为“30条”。几乎同时启动的“青年人才工程”,是该院人才战略的有力实践,两年来为“农科英才”提供科研工作经费3.6亿元。经费的稳定保障,使人才的成长环境不断优化,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齐升。
对此,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吴黎明深有感触。蜂学研究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但作为一个弱势学科,在项目制主导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下,很难争取到重大课题的支持。经费有限,吴黎明团队只好分别向不同部门争取经费,但由于不同部门的申请要求、研究方向不一致,他们的研究也变得“零敲碎打”。
“有了科研经费、人才政策的稳定支持后,我们的研究才逐步走入正轨。”2018年初,吴黎明牵头完成的“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蜜蜂研究所时隔25年再获国家级奖项。“以前我们有多少钱才干多少事。现在经费投入更加重视人才本身,做研究可以更专注了。”吴黎明说:“更重要的是,团队内部因此凝住了神、静下了心,人才的成长也加快了。”
在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桂荣看来,经费投入向人才倾斜,受益的不仅是科研人员,还有研究生和科研辅助人员。尤其是对于植物保护这类公益性较强的学科来说,以前一个课题里通常只有15%的经费可以支付学生补贴,王桂荣经常为此发愁,“现在经费支配更加灵活,只要预算合理,学生或科研辅助人员的工资比例有时可以超过50%,他们的积极性也都提高了。”王桂荣说。
两年来,中国农科院大力实施人才支持政策,建立起高端引领、重点支持的人才发展机制,吸引、凝聚和培育高层次科研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良性竞争,确立人才培养新导向
构建科技创新的全链条,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坚持引育并举,对“有帽子”与“没帽子”的人才同等对待,加大对支撑、转化英才的培养力度,是近年来中国农科院人才培养的新导向。
周文彬1年前被引进农科院时,就没有“帽子”。“我暂时没有获得国家人才计划的支持,但也进入了院里的青年英才梯队。”如今,周文彬是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牵头组织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总经费达1.08亿元。
人才引进来了,但难免“水土不服”,如何尽快融入团队、开展研究?“不少刚回国的科研人员很难一下子就拿到项目,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个阶段的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农科院人事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近两年,中国农科院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等全职引进了60多名优秀人才。
2017年初,童红宁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当年8月就入选了领军人才B类计划,很快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不到1年又获得了“国家优青”资助。“不少项目都允许自由申请,在5年的特殊支持期内,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预算,给了我们更多探索和成长的空间。”童红宁说。
对自有人才的培养,中国农科院同样重视。“不管是引进人才还是本土人才,只要有本事,都会重点关注和支持。”中国农科院人事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问题,让大家在良性竞争中成长。”
中国农科院还加大对支撑、转化英才的培养力度。小到田间作业、实验动物饲养,大到大科学装置操控维护、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都离不开这类人才。在吴黎明看来,蜂学研究就离不开养蜂员的付出:“蜜蜂该喂的试验素材要喂进去,该取的样品得取回来。对农业科技来说,田间地头劳作的也是人才。”
因人施策,阶梯式培养“传帮带”
“人才强院战略实施以来,不但稳定了高层次人才队伍,还促进了人才成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院士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注重人才阶梯式培养。
“人才成长有规律,要让经费支持与其规律‘合拍’,才能发挥乘数效应。”中国农科院人事局相关负责人谈起心得,“人才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要因时制宜、因人施策,为科研人员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成长环境。”
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年满58周岁的,将不再担任首席职务;年满55周岁的,需配备执行首席,为接任首席做好准备……“新30条”中,推进人才队伍“年轻化”是一个鲜明特色。其中,“建立荣誉首席——首席——执行首席接续机制”和“开辟职称晋升优先通道”,实现了领军人才“能上能下、新老共进”。王桂荣认为,通过经费、政策上的倾斜来促进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不仅能够保证相关研究的连贯性、一致性,也能发挥“传帮带”作用,避免人才“断层”。
“农科院要在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年轻化、强化科研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特殊支持政策、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优化干部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出实招、谋实效,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创新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唐华俊说。(本报记者 谷业凯 蒋建科)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7日 15 版)
相关阅读
-
东西问|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立人才引育协同机制?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育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优化大湾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进而提升大湾区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AI芯片战火升级!AMD祭出49亿并购案 网罗千余名设计人才
周一(8月19日)美股盘前,美国芯片巨头超威半导体(AMD)在官网宣布,其已签署收购ZT Systems的最终协议,交易价格达49亿美元。
-
澳大利亚首次获评专业人士首选海外移民目的地 优质工作机会为吸引海外人才一大主因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澳大利亚首次被评为全球专业人士的首选海外移民目的地。该报告对来自188个国家的超过15万名专业人士进行了访问,结果显示,受疫情后就业繁荣促进,澳大利亚成功取代加拿大成为全球外籍人士心目中的最理想移民目的地。
-
研究称,中国企业愿为人工智能相关人才提供平均高出33%的薪资
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夏宾)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技术驱动力,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希望通过应用人工智能...
-
香江观澜:三因素利好香港龙年经济
当中国龙年正月初四(13日)美股的暴跌,以及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罗奇发表“唱衰”香港的言论,令人们对香港开年股市有所担忧之际,香港股市正月初五的首个交易日却呈现出“龙抬头”态势,港股三大指数强势上涨,且一路上冲连涨三个交易日,名副其实地赢得龙年“开门红”。
-
HIA:充足劳动力为解决住房危机关键 建议加大学徒激励政策并简化海外技能人才签证流程
澳大利亚住房行业协会(HIA)近日向澳洲政府提出警告称,当前的澳洲建筑行业正面临持续挑战,政府如不加紧引入一系列政策变化,便将无法实现在未来五年内建造120万套住房的目标。
-
【1.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根据未来投资集团(Futurity Investment Group)的最新研究,过去一年中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总成本激增了6%。
-
LinkedIn分析:澳洲企业最需要哪些专业人才?
据LinkedIn最新数据,网络安全分析师已成为澳大利亚企业需求最大的职位。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10.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10.2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10.3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异动股】Li-S Energy(ASX:LIS)暴涨54%:锂硫电池技术获突破 制成全尺寸10Ah半固态电池
-
- 【10.3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全球矿业行业年度盛会——2024国际矿业与资源大会(IMARC)本周在悉尼举办 120多个国家9000余代表参会 600余名重磅级嘉宾参与分享
-
- IMF调高澳洲明年通胀预测至3.6% 位居发达国家第二位
-
- 【异动股】ZIP (ASX:ZIP) 年涨幅接近十倍!美国业务强势崛起 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
- 2024年澳洲年轻富豪Top-10 排行榜揭晓 前十名财富总额289 亿澳元
-
- 【异动股】Li-S Energy(ASX:LIS)暴涨54%:锂硫电池技术获突破 制成全尺寸10Ah半固态电池
-
- 得益于中国取消惩罚性关税 澳洲葡萄酒出口额增长34%
-
- 最新《州情季报》出炉 西澳经济表现十年来首次荣登榜首
-
- 澳元周一早盘徘徊于10周低点 本月或回落4.3%
-
- 美元指数走强 澳元跌破上月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