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投资境外证券“呼之欲出” 港股、中概股短期受益
中国内地居民直接投资境外股市传出新消息,外管局有关人士近期撰文指出,“研究论证允许境内个人在年度5万美元便利化额度内开展境外证券、保险等投资的可行性”。如果政策落地的话,内地居民配置境外证券将有更多合法通道,但也很容易给人联想到A股资金外流的可能。放宽投资境外证券,会不会变成A股最大的“对手”?对此,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内地资金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即使放开也未必会大规模“出海”,对A股的直接冲击有限。长期看,内地居民增加对境外资产配置的比例有一定的提升空间,A股如果能化压力为动力,持续推动有效改革,增加优质公司占比,对市场的长期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稳步推进“出海”,难见“一步到位”
目前市场上存在“港股打新”“炒美股中概股”等直接投资港股、美股的民间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游走于政策边缘地带;如果以政策认可的合法渠道来说,内地居民投资境外股市只能通过QDII基金间接投资,或经由港股通投资符合规定的股票。因此,如果目前正在“研究论证”的直接投资放开,对内地居民来说有了更多政策认可的合法境外投资的通道,在资金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同时,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大背景下,让有投资境外需求的民众在每人5万美元年度换汇额度内进行自主投资,风险也相对可控。虽然目前尚未有正式放开的时间表,但这种风险可控的稳步放开,和我国经济实力壮大、对外经济联系程度扩大是相匹配的,应当说只是早晚而已。
在未来政策正式松绑之后,笔者认为“一步到位”、全面放开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最主要是因为各国、各地区的股市交易机制和A股有所差别,交易使用的货币不同存在汇率波动风险,各市场的上市公司信息发布也存在较大差异,除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同样使用中文之外,其它市场不同的官方语言对个人投资者进行基本面研究存在较多障碍。如果投资者“看图交易”盲目参与,很容易沦为境外大鳄收割的“韭菜”,产生的亏损就会成为外流的资金。因此,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未来放开的时候有可能先从境外交易所挂牌的公募基金先试点,第二步再推广到主营业务在中国大陆的中概股等,第三步再扩大至主要指数的成分股。同时,比照港股通的标准,一开始将投资者准入门槛设定在“50万元人民币+两年投资经验”,此后视运行状况再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在交易方式上,笔者认为,中国台湾地区的复委托机制(交易即由投资人委托台湾证券经纪商,再经该券商通过岛外证券经纪商下单至岛外交易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除了港股外,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市场也成为台湾投资者进行复委托直接投资的对象。对中国大陆投资者来说,如果采用复委托机制,可以直接在现有的境内券商账户进行交易,无需另行到境外券商处开立账户并兑换外汇,大大提升交易效率;同时,资金安全也更有保障。从技术上来说,对境外有子公司或外资投行参股控股的券商来说,实现的难度也并不大,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
港股、中概股短期受益,推动A股长期改革
不过,即使是未来内地居民可以直接投资境外股市,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资金出走,分流A股存量资金的可能性不会很大。除了前面所说的交易机制差异、公司基本面研究不易、投资者门槛可能存在限制之外,天然存在的时差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此外,还有目前港股通和QDII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相当部分投资者的需求,以及美股等许多境外市场较A股并无估值优势等因素,都只会让A股短期内“虚惊一场”。
但从长期角度来说,A股仍然需要直面放开带来的挑战。如果境外市场能提供更有吸引力的长期回报,那么很难保证不会有部分资金流出A股。同时,境外市场更灵活的上市制度,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创新型的公司,这也对A股争取优质上市资源提出更多挑战。如果A股能够以此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在上市、交易、监管等方面进行更有效的改革,将会更有效增强运作效率,提升全球竞争力。只要有了长期竞争力,就能够吸引优质上市公司和境外资金的参与,这样的改革前景,对A股而言存在向上提升的长期利好。
从短期来说,港股和海外中概股有望成为确定性受益较大的群体。港股虽然已经有了陆港通机制,但仍有许多港股未被纳入这一互联互通机制中来,同时港交所挂牌的基金也提供许多沪深交易所没有的品种,这些都对内地投资者形成较大的吸引力,也有望进一步改善港股的流动性,吸引更多外资的参与。而海外中概股特别是在美股上市的品种,科技属性更强,不少公司的业务也为内地投资者熟悉,存在较高的投资兴趣。对投资者而言,提前逢低布局相关基金或许机会更大,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新经济、互联网QD、中国互联等。
头部券商迎来价值重估的契机
在A股内部,这一政策松绑受益最大的板块莫过于券商,特别是已经在境外有设立子公司、资本雄厚的头部券商。对这些券商而言,如果采用复委托机制,不仅境内母公司下单到境外子公司不存在技术障碍,也可望在交易货币的汇兑中再分一杯羹,将带来可观的增量业务。对目前受益A股牛市,业绩稳步增长的券商板块而言,这一政策利好属于“锦上添花”,为股价上涨进一步注入动力。
同时,以这一境外增量业务为契机,沉寂已久的券商整合也有望拉开帷幕,拥有境外经纪业务经验及结售汇资质的头部券商,将有望成为吸收其它中小券商,或进行强强联合的资本平台,由此迎来价值重估的契机。因此,投资者不妨从“境外子公司”和“结售汇资质”两大方向入手,寻找有可能成为首批试点的低估值头部券商,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此外香港证券ETF涵盖一篮子低估值券商H股和港交所,也比较适合看好券商的投资者重点观察。
原标题:放宽投资境外证券“呼之欲出”,A股最大“对手”来了?
(文章来源:红刊财经)
相关阅读
-
又一华尔街机构看多美股:富国银行上调标普500指数目标至6500点
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周三上调标普500指数年终目标,理由是关税延后实施以及企业盈利强劲。
-
澳洲增长型养老基金上财年投资收益颇丰 前20名回报率达到或超过10.4%
研究机构Chant West 公布的2025财年澳洲增长型养老基金回报率排行榜显示,前20名基金的回报率达到或超过了10.4%的中位数,其中legalSuper以12.9%的回报率名列榜首。
-
【7.2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根据房地产研究机构Domain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亚八个首府城市的房价四年来首次出现同时上涨。
-
美国投资者起诉鲍威尔 要求FOMC公开召开货币政策会议
当地时间周四,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领导的一家投资公司起诉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其他美联储官员,要求该央行以公开的方式召开货币政策会议。
-
想退休时更有钱?这个小技巧或许能让你多出83万澳元!
澳洲知名理财顾问 Ben Nash 表示,投资的关键不在于投入金额大小,而在于是否尽早开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定期、持续的小额投资往往比苦等“完美时机”更有效。即使每天仅投资5澳元,长期坚持也将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
行业报告:澳洲大型企业气候承诺与实际投资脱节 亟需明确政策框架以促进有效资本配置
气候变化投资者集团(IGCC)与气候咨询机构Pollination联合发布的《澳大利亚企业气候转型融资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大型企业在气候承诺与实际资本配置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
RBA澳储行维持利率不变后 澳洲小型企业更加谨慎投资
澳大利亚小型企业贷款机构Banjo Loans的数据显示,在RBA澳储行近期发布维持现金利率在3.85%的决议后,中小企业正在推迟投资决策。
-
澳洲ETF黑马一年暴涨逾90% 押注游戏行业大获成功
在截至6月30日的财年,Betashares公司管理的ETF基金“GAME”年涨幅高达90.3%,成为澳洲市场过去一年表现最亮眼的ETF基金之一。虽然该基金近期有所回调,但12个月涨幅仍高达78%。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银行股稳中整理 军工与周期性板块接力走强 澳股大盘再创历史新高
-
- 【7.2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7.3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7.3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澳交所小盘锂矿股7月集体飙升见证情绪复苏 锂市场波动中隐现触底行情
-
- 【7.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特朗普计划实施15%至20%统一关税 对澳关税或翻倍
-
- 2026财年指引大幅低于预期 铀矿股Boss Energy (ASX:BOE)周一股价放量暴跌逾四成
-
- 【8.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矿企Fortescue创始人发表主题文章 强调中澳成为气候盟友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
-
- 汇丰银行全球战略调整再迈新步伐 计划抛售澳洲零售银行业务
-
- 获联邦银行大力支持 澳洲预制房屋建筑行业方兴未艾
-
- 两华男涉主谋诈骗洗钱案在悉尼赌场被捕
-
- Bubs Australia(ASX:BUB)任命乔·库特(Joe Coote)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
- 特朗普暂停“小额豁免”引发在线奢侈品零售商Cettire(ASX:CTT)股价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