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观察|GDP创新高,出生人口创新低,怎么办?
中新财经1月18日电(记者 李金磊)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怎么看?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三驾马车”会呈现什么走势?出生人口下降又该如何应对?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围绕上述焦点问题,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怎么看?
数据显示,2021年GDP达到1143670亿元,突破110万亿大关,GDP增速达到8.1%,完成全年6%以上的预期目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整体上看,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工作目标均已实现。
“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良好的答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尽管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困难和挑战,但2021年中国经济取得良好的成就,主要指标超预期完成,而且充满内升的动力和活力。
姚景源指出,判断经济形势,主要看四大指标,一看经济增长率,8.1%属于超预期增长,来之不易,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名列前茅。
二看就业,去年就业压力相当之大,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出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三看物价,现在全世界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美国通胀率达到40年来最高点,但中国的物价保持低位、平稳,2021年上涨0.9%,完成3%左右的调控目标。
四看国际收支,去年进出口货物贸易超过39万亿元,增速达到21.4%,折合6.05万亿美元,为历史最高点。外汇储备余额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从趋势上看,2021年四个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18.3%、7.9%、4.9%和4%,体现了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温彬表示,2022年,经济发展工作中的挑战仍然不少,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多,通胀持续升温,发达国家政策转向或引起更大的复苏不平衡和波动性冲击,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增长压力不小。
姚景源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当中,内需的增长弱于外需,中下游企业的盈利弱于上游,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大于大中型企业。
该如何应对?温彬建议,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进一步扩内需、稳外需。从政策上看,各方面支持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实施,减税降费、降准等预期效果明显的政策已经落地,有望靠前发力。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进一步形成合力,一方面在用好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困难增加等关键时点,仍有必要推出更多形式的结构性政策,提供精准支持;另一方面,要应对好内外部各种风险冲击,为经济复苏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驾马车”会呈现什么走势?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在2021年有着不同的表现,出口表现更为亮眼。
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4、-0.5、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5.3%、-11.6%、26.4%。
“与疫情前的年份相比,净出口的贡献率明显上升,消费的贡献率稳中微升,投资的贡献率明显回落,主要由于外需较强带动我国出口保持较高增长。”温彬判断,从近期来看,年后各地重大项目集中披露计划和开工,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将加快发力。从趋势上看,12月消费仅增长了1.7%,近期个别地区疫情反弹,国内已经发现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病例,对服务消费、线下消费形成一定制约。
姚景源建议,2022年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作为一个重点突破口,要全方位去研究怎么样去扩大消费,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使它由收缩转变到扩张。
“外贸数据是2021年最亮眼的宏观经济数据之一。”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判断, 2022年中国外贸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虽然面临疫情、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高企、国际海运价格较高、基数较高等挑战,但预计今年贸易这驾“马车”对整个经济有望保持正增长的贡献。
出生人口下降如何应对?
在2021年经济年报中,人口问题受到更多关注。数据显示,2021年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人口数量进一步下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认为,2021出生人口进一步下降,主要受4方面原因影响,从长期来看,一是随着居民受教育年限增加和就业率提高、城镇化推进、社会化服务发展等变化的发生,公众对家庭、婚姻、生育等观念出现深层次变化,生育意愿和生育率相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二是育龄女性人数下降,由此带来的出生人口自然也会连带下降。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
从短期来看,一是疫情影响,部分人考虑到就医不方便,在不着急的情况下会主动避开疫情期间生育;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部分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影响生育决策,推迟生育计划。
冯文猛指出,需要有针对性出台措施,缓解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要多方努力,通过观念的倡导和支持政策的出台,扭转不愿结婚和生育的价值取向,让年轻人能结婚的尽量结婚、能生育的尽量生育,打造婚育友好型社会。
此外,要努力消除疫情对生育的影响,各地对于备孕、孕检等就医需求,要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确保服务能够安全、便捷、可及,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让年轻人不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推迟生育;同时经济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激发它们的活力,来增加就业机会,吸纳更多就业,从而改善居民收入状况,同时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加强社会政策兜底,强化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增加生育的安心感。(完)
责任编辑:于晓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阅读
-
加大调控强度 央行部署下阶段货币政策“路线图”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释放货币政策最新信号。谈及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
中国民航局紧急通知!这类充电宝旅客禁止带上飞机
中新经纬6月26日电 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日前,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
中国国家药监局: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据中新经纬6月20日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6月2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举措,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以下简称《举措》)。
-
【6.23】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据(总台央视记者 丁雅妮 吴昊)报道,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最新版《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外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
-
《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官方发布 外资企业依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
据(总台央视记者 丁雅妮 吴昊)报道,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最新版《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外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
-
(经济观察)中国金融“开放合作”为世界发展注入“确定性”
中新社上海6月18日电 (高志苗)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一揽子外汇创新政策……2025陆家嘴论坛18日在上海开幕,多项金融开放举措同期发布,中国金融“开放合作”为世界发展注入力量。
-
五月消费增速创新高凸显经济韧性
中国经济主引擎按下加速键。翻看5月份中国经济成绩单,“三驾马车”中,消费表现最为强劲,增速创出2024年以来新高。
-
以伊冲突持续升级 我使馆提醒在以中国公民尽快陆路离境
当地时间16日,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发布《关于在以中国公民尽快通过陆路边境口岸转道回国或离境的提醒》。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黄金资源量610万盎司 市值1.19亿澳元 Theta Gold Mines(ASX:TGM)旗舰项目采矿决策通过 优质资产有望迎来重大重估
-
- 【6.3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A new platform suggests a new dimens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
- 【7.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聪明钱”押注锂复苏 机构投资者对澳洲采矿勘探类股票抱持信心
-
- 黄金资源量610万盎司 市值1.19亿澳元 Theta Gold Mines(ASX:TGM)旗舰项目采矿决策通过 优质资产有望迎来重大重估
-
- 标普全球:维州为世界上债务负担最严重的次主权辖区之一
-
- 明年黄金将成为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商品 铁矿石LNG出口预计下降
-
- 澳指财年涨幅创疫情以来最高纪录 金融板块功不可没
-
- 【异动股】人工智能公司Vection Technologies (ASX:VR1)签署440万澳元北约国防订单
-
- 全澳房拍成交率升至一年来最高水平 买家信心持续增强
-
- 澳洲家庭财富一季度增长0.8% 养老金资产下降
-
- 降息预期燃起 更多经济学家预测7月份澳储行将再次下调现金利率
-
- 澳洲企业协议覆盖人数创历史新高 私营部门覆盖率仍接近历史低点
-
- 澳新地区毒品问题痼疾难除 可卡因和摇头丸使用率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