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美贸易战: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豪赌(上)
2018-04-07 17:46:43
来源: 《澳华财经在线》
编辑: Cathy 作者:张智森 文章类型:原创
当前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硝烟弥漫,局势发展扑朔迷离。拨开迷雾探究实质,我们不禁要问,这个贸易战到底为什么要打?美国到底能否达到最初的目的?两军对垒,战火还会蔓延到何处?中美会摆摆架势就握手言和, 还是持续大打出手?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堪重击应声倒地,还是美国因此元气大伤走向衰弱?

笔者感觉,这个贸易战就像个赌局,而且是迄今人类历史一场最大的豪赌, 由美国总统特朗普坐庄搭台,对手是世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赌盘是世界近1/2的经济总量。赌注是中美两国的国运,两国16亿人的生活质量,及全球未来的政治经济前途。
这场豪赌对世界的影响也许要比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8年的美国雷曼兄弟金融风暴还要严重可怕,世界经济或将陷入无法预测的危机。
如此豪赌,期望赢什么?

如果是为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 — 其实中国自己正在缩小顺差
1. 当前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已经不是中国,而是德国;而且德国是美国高端产品的直接竞争对手。美国想要比划身手,是否找错对象?
2. 中国贸易顺差只占其GDP的2%,而美国的盟友德国、韩国和日本的贸易顺差分别为其GDP的7.7%、5.4%和3.8%,所以中国不是世界贸易不平衡的罪魁祸首。
1. 当前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已经不是中国,而是德国;而且德国是美国高端产品的直接竞争对手。美国想要比划身手,是否找错对象?
2. 中国贸易顺差只占其GDP的2%,而美国的盟友德国、韩国和日本的贸易顺差分别为其GDP的7.7%、5.4%和3.8%,所以中国不是世界贸易不平衡的罪魁祸首。

3. 中国的贸易顺差逐年减少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中国国内市场在继续膨胀,导致进口增加; 而劳动力及生产成本在上升, 造成低端制造业正在流失去亚洲邻国。从2016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回暖过程中,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集体增长,马来西亚与澳大利亚超过了20%,而韩国、印度、菲律宾等邻居们也大都高于10%。与他们相比,中国同期出口增速只有8.5%,但进口同比却增长18.9%,贸易顺差在收窄。这个顺差的逐渐缩小走向也许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或将成为逆差国。

4. 中国出口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成本,中国加工附加值比例实际较小,所以中国出口并不完全代表中国盈余。去年的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的顺差是中国贸易总顺差的135%,这也表明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来自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70%到80%都是外商投资企业,它主要是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额里有许多是南韩、日本甚至澳大利亚的原材料或组件成本。 因此,中国生产出口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美国增值、日本增值、欧洲增值的产品的出口,它是全球化的顺差的一部分。

5. 中国人海外旅游全球瞩目,旅游者海外淘数额巨大,减去这部分,中国实际贸易顺差更小。

6.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一大半在对韩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中被吃掉了。除此以外,中国还与全球其他40多个国家有贸易逆差, 其中包括美国的盟友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
如果只是因为美国贸易逆差 -- 1.逆差并非主要来自贸易,2逆差可以通过理性途径减小
1. 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二靠消费者支出支撑。美国的逆差主要由消费过度和储蓄减少之间的缺口逐渐加大造成;同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使其有成为绝对贸易逆差国的义务。美联储印发的美元必须要全球流通,大量流出美国,其他国家的人才有美元可用。这个逆差与贸易没有多少关系,但恰恰是这个原因维持了美国贸易逆差的长期增长。尽管如此,当前美国逆差占其GDP的3%,在安全警戒范围内。
2. 对付当前的逆差的途径之一是改善美国农业出口政策,使美国农民更有竞争力。美国农产品与中国有互补性,因此,美国政府可以与中国协商,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的农产品,用增加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来弥补逆差。
3. 增加高科技出口。出于竞争封锁考虑,美国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美国现在是世界上科技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这个投入力度决定了美国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实力雄厚,竞争力强。但美国为了对实施中国封锁,没有用高科技产品出口来收回科技研发的投入成本,同时降低逆差。南韩对科技投入远小于美国,却造成了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这方面,美国应该检讨自己的高科技出口政策,如果对中国高端领域出口增加一点,逆差就下来了。事实上,在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封锁的时候,美国的其他盟国却没有那么在乎,他们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合作更多。所以,不是中国与美国作对,而是美国那些小兄弟在利用他,钻他的孔子,挖他的墙角。再说,高科技对中国的封锁越来越没有效果,越封锁越刺激自主研发。如果现在不卖,也许以后中国就不需要买了,还不如趁现在能卖好价钱,多赚点。
如果只是因为美国贸易逆差 -- 1.逆差并非主要来自贸易,2逆差可以通过理性途径减小
1. 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二靠消费者支出支撑。美国的逆差主要由消费过度和储蓄减少之间的缺口逐渐加大造成;同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使其有成为绝对贸易逆差国的义务。美联储印发的美元必须要全球流通,大量流出美国,其他国家的人才有美元可用。这个逆差与贸易没有多少关系,但恰恰是这个原因维持了美国贸易逆差的长期增长。尽管如此,当前美国逆差占其GDP的3%,在安全警戒范围内。
2. 对付当前的逆差的途径之一是改善美国农业出口政策,使美国农民更有竞争力。美国农产品与中国有互补性,因此,美国政府可以与中国协商,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的农产品,用增加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来弥补逆差。
3. 增加高科技出口。出于竞争封锁考虑,美国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美国现在是世界上科技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这个投入力度决定了美国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实力雄厚,竞争力强。但美国为了对实施中国封锁,没有用高科技产品出口来收回科技研发的投入成本,同时降低逆差。南韩对科技投入远小于美国,却造成了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这方面,美国应该检讨自己的高科技出口政策,如果对中国高端领域出口增加一点,逆差就下来了。事实上,在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封锁的时候,美国的其他盟国却没有那么在乎,他们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合作更多。所以,不是中国与美国作对,而是美国那些小兄弟在利用他,钻他的孔子,挖他的墙角。再说,高科技对中国的封锁越来越没有效果,越封锁越刺激自主研发。如果现在不卖,也许以后中国就不需要买了,还不如趁现在能卖好价钱,多赚点。
4. 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最大逆差国。美国货物贸易优势较小,但服务贸易优势较大。 这方面潜力比较大,可以继续提升服务贸易的顺差来弥补货物贸易的逆差。

5. 对海外企业开征惩罚性关税的目的,是让国内同类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让他们有机会在与进口企业的竞争中胜出。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对所有相比较于本土企业有竞争优势的海外企业一视同仁,无一例外的打压征税。选择性的贸易战只是把被征税国的订单转移给了关税豁免国企业。这种做法,国内企业还是上不去。

美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长期保持高位逆差。50-60年代对日本有逆差,70-80年代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到80年代中期变成中国,从1985年起,美国对中国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并逐年扩大。 如今,美国对东亚包括中国的贸易逆差在缩小,对中国的逆差由顶峰开始回落,但美国还是保持对世界上120多个国家有贸易逆差, 这个现实反映了美国工业体系结构缺陷及整体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不如意。现在主要针对中国打贸易战、加税,但对其他国家免税,对中国堵漏却从其他国家增加进口量,这就像水库有120漏洞,堵上一个还有119个漏洞,水位还是上不去。
美国的低端工业基础已经削弱,工厂已经关了,设施没了,劳动力成本已经上升,制造业复兴不是短期内可能或见效的。如果国内工业还是起不来,不能增加竞争性,不能填补国内市场需求,那么压制中国出口美国,无非是把对中国的逆差给其他国家,不但不能减少美国总体进口,反而因为贸易战让自己国家遭到对方报复反制,既没有换来国内企业产量的提升,又损失原来的出口贸易。结果,输了自己农民,工人,消费者,而得利是他国的。何苦。为谁打贸易战?总统先生高喊美国优先,这个做法到底是坑了谁,优先了那个国家。 (未完待读)
作者简介:张智森,89年来澳。做过医学研究员,并经营生意多年。近年活跃于当地社区并任职多个社会团体,曾是澳洲华语电台专栏主持人/特约评论员,澳洲华人年鉴编委。目前担任《澳华财经在线》荣誉编委和特约财经评论员 ,近年来经常在澳洲及中国各种媒体上发表中澳时政评论。
文字及照片:张智森 2018/4/7于悉尼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任何形式转载请标注出处,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
-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
-
周五早盘美元指数徘徊于两周低点 澳元接近八个月新高
周五早盘,美元指数徘徊于97.448的两周低点附近,本周或录得近1%的跌幅,为一个月来最差单周表现。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
-
澳洲资本市场要闻(2025.6.11)
ASX上周9个板块上涨,2个板块下跌。金融板块领涨,涨幅为2.69%,房地产板块和工业板块涨幅也都超过1%。医疗保健板块和消费者非必需品板块小幅下跌。
-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中美原则上达成协议框架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伦敦谈到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时表示,中美双方进行了专业、理性、深入、坦诚的沟通。双方原则上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以及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了框架。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将继续进行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当地时间6月9日下午在英国伦敦举行。当地时间6月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将继续进行。
-
外贸企业连夜赶工应对爆单潮
据“央视财经”微博,随着中美关税政策调整,5月14日中午12点,不少跨境电商企业第一时间下调了商品的价格,大量订单随之涌入。
-
“美国客户比我们还急”!中美关税调整 中国厂家“电话被打爆” 航运公司也“爆单”了
近日,中美贸易局势明显缓和。众多外贸企业纷纷惊呼“美国订单来了”。北京时间5月12日下午3点,《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中美双方各取消91%的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
-
第一波抢运潮将汹涌而至?中美关税谈判“超预期” 一天内美线5月舱位几近订满
就在航运物流业高呼本轮会谈进展“远超预期”之时,资本市场率先反映出积极情绪。5月12日,集运指数各月合约收盘价均大幅上涨,其中具有旺季属性的EC2508率先涨停。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本周本月
-
- 银行股稳中整理 军工与周期性板块接力走强 澳股大盘再创历史新高
-
- 【7.2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7.3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7.3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7.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特朗普计划实施15%至20%统一关税 对澳关税或翻倍
-
- 2026财年指引大幅低于预期 铀矿股Boss Energy (ASX:BOE)周一股价放量暴跌逾四成
-
- 【8.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矿企Fortescue创始人发表主题文章 强调中澳成为气候盟友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
-
- 澳交所小盘锂矿股7月集体飙升见证情绪复苏 锂市场波动中隐现触底行情
-
- 汇丰银行全球战略调整再迈新步伐 计划抛售澳洲零售银行业务
-
- Bubs Australia(ASX:BUB)任命乔·库特(Joe Coote)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
- 两华男涉主谋诈骗洗钱案在悉尼赌场被捕
-
- Boss Energy 股价放量暴跌逾四成2026财年指引大幅低于预期
-
- 获联邦银行大力支持 澳洲预制房屋建筑行业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