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6月1日起将开通北京直飞墨尔本航班
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悉尼营业室部消息,国航将从2015年6月1日起,开通每周四次的北京至墨尔本直飞航班。同时,国航还将继续运营上海到墨尔本的直飞航线。
每周四次的直飞航班号是CA165和CA166航班,而飞机出发的时间预计为周一、周三、周五和周日。国航称,从10月25日起,航班服务将增加至每天。从北京出发的时间是凌晨2点,而抵达墨尔本的时间是当地15点30分;从墨尔本出发的时间是当地20点40分,抵达北京的时间是早晨6点30分。国航将采用空客A330-200型号飞机。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也是维州首府。维州因为“花园之州”的称号而闻名。随着北京至墨尔本直航的开启,国航运载中澳航线的能力将提高60%。
相关阅读
-
维珍澳洲与卡塔尔航空25%股权交易获批 双方合作再获利好
澳大利亚国库部长Jim Chalmers周四表示,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已经批准了维珍澳洲与卡塔尔航空的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这两家航空公司深化合作的最后一个主要障碍已被清除。
-
ACCC拟批准维珍澳洲和卡塔尔航空建立合作联盟 新航班有望6月份开通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周二发布公告称,计划批准维珍澳洲与卡塔尔航空建立合作联盟。根据这两家航空公司为期5年的协议,双方将在多哈与珀斯、布里斯班、悉尼和墨尔本之间每周提供28个往返航班,这些航班将由维珍澳洲使用卡塔尔航空的飞机和机组人员进行运营。
-
【2.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周二,澳储行理事会发布声明,决定将现金利率目标下调至4.10%,并将外汇结算余额的利率下调至4%。声明指出:
-
澳洲航空公司准点率不及疫情前水平 票价上涨导致旅行体验雪上加霜
根据澳洲基建及交通研究经济局(BITRE)发布的报告,在过去一年中,澳航(Qantas)的国内航班准点到达率为75%,其旗下的捷星(Jetstar)为73%,维珍澳洲(Virgin Australia)最低,仅为72%。
-
澳航和维珍澳洲推出特价机票 布里斯班至悉尼低至129澳元
澳航(Qantas)和维珍澳洲(Virgin Australia)近日推出了特价机票和奖励座位,以吸引更多乘客。
-
【12.3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12月27日晚间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下称“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一段时期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行业及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同时展望了下一阶段金融系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政策思路。
-
【12.2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随着航空公司增加飞往澳洲的航班数量和开辟新航线,澳洲国际航班数量激增。一些全球大型航空公司增加了航班数量。例如,新加坡航空的日均航班同比增长21%,国泰航空上升29%,泰国航空的每周航班量同比增加67%。
-
澳洲国际航班数量激增 中国航空公司恢复多条航线
随着航空公司增加飞往澳洲的航班数量和开辟新航线,澳洲国际航班数量激增。一些全球大型航空公司增加了航班数量。例如,新加坡航空的日均航班同比增长21%,国泰航空上升29%,泰国航空的每周航班量同比增加67%。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5.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工党大胜!成功连任的阿尔巴尼斯总理发表动情演讲:“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
- ACB News 时评|政策延续与结构升级:连任工党政府有望为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
- 【5.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苦日子快过去了?ANZ预测澳洲年内三次降息 GDP与通胀展望下调但仍具韧性
-
- 医疗器械公司ImpediMed(ASX: IPD)Q3财季营收与ARR创新高 股价回探低位后放量反弹
-
- ANZ澳新银行:外部不确定性影响持续存在 澳洲经济增长前景面临挑战 降息窗口或提前打开
-
- 人民币升至六个月最高水平 澳元兑美元创今年新高
-
- 医疗器械公司ImpediMed(ASX: IPD)Q3财季营收与ARR创新高 股价回探低位后放量反弹
-
- Kharmagtai项目迈向关键决策阶段 Xanadu Mines (ASX: XAM)再迎重要窗口期 市场并购预期升温
-
- Kharmagtai项目迈向关键决策阶段 Xanadu Mines (ASX: XAM)再迎重要窗口期 市场并购预期升温
-
- “小电驴”闯全球!每分钟有2.4辆电动车从这走向世界|这座城市有点东西
-
- 国民银行预测澳储行将降息50个基点 最终利率目标为2.60%
-
- 降息预期提振买家信心 澳洲房产拍卖清盘率反弹
-
- 股价单日飙升近1倍!Andromeda突破性生产4N级高纯氧化铝(HPA)Great White项目再迎估值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