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财案中的大小政府(二)
2016-05-13 12:50:29
来源:《澳华财经在线》
编辑:L.Zhang 文章类型:转载
工党在历史上也曾作出过大胆的经济自由化改革,而两党联盟也曾为保护工商界的利益拒绝开放巿场。说到底,要看那一个领袖人物服膺于哪种思潮,和敢作出怎样的改变。单凭过去二十年的历史就断定哪个政党更长于经济管理,这种观察只会流于表面。
周日澳洲总督宣布解散两院,展开八星期选战,是澳洲建立联邦以来最长的选战。
澳洲广播公司(ABC)时事节目Q&A中,一名来自低下层的父亲与工商界代表对话。父亲看起来很年轻,自称学历低,有身体缺陷,估计自己终身都要领取最低工资。他不满两党联盟为年入八万元的人士提高税阶,认为「富有阶层」根本不会在意「那一点」减税。他表示,如果自己的免税税阶能够提高,周末就可以有钱与女儿去看电影,从而「改变他的生活」。
这个父的观点,成为当天出席节目的三大政党代表火并的核心。笔者看来,除绿党外,两党联盟与工党的分野主要在于经济应该「管」还是应该「放」。
踏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管理上的整体看法几乎一致,甚少再有人质疑巿场的力量,因而两大阵营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的分野变得愈来愈小。在1950年代吵着要把银行国有化的工党,到了陆克文(Kevin Rudd)时期,改为争取在公营和私营之间取得平衡,并同意公营机构存在效益。
不彰和浪费公款等问题。尤其是1970年代澳洲的保守经济面临崩溃,引发工党改革派登场,大幅改变传统路线。近年工党政策右倾化,如现任领袖肖顿(Bill Shorten)与工会运动之间一直保持距离。工党对于自由贸易、维持储银的独立性以至离岸羁留政策等,与两党联盟的分别基本不大。
至于两党联盟的政策,亦不时因保守派的势力受压而出现左倾化,例如总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在气候变化上的立场。
笔者认为,如果真的要把工党和两党联盟在经济管理上的理念做一个区分,应当是两者对政府职能的迷信程度---大政府与小政府---不一样,也即是上文提到「管」和「放」的不同。由于澳洲公共开支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大,如果从香港财金官员的角度出发,不论那一届澳洲政府都属于大政府。但如果以澳洲标准来衡量的话,两党联盟比较相信巿场力量,倾向「放」;工党则比较相信官僚监督,倾向「管」。
工党一直主张在医疗和教育上作出更大拨款,魏德仑(Gough Whitlam)时期推出全民医保(Medicare)和大学免费教育就是佼佼者。而工党住往倾向加税,特别是向高入息人士征税,来资助这些措施。以肖顿在国会上提出的财案回应为例,几乎采取贡斯基(Gonski)教育检讨报告的大部分建议,在十年内向教育注资调达三百七十亿元,两党联盟则额外拨款十二亿元。
不过在管理细节上,工党对措施的落实过度依赖官僚体系,而且非常不细致,例如陆克文年代的太阳能发热板、屋顶隔热棉和全国学校设施改善计划的资助,因为官僚产生大量的浪费,还造成人命的伤亡。工党总是为了推行一项政策,成立一个又一个的部门来推行施政,这是笔者所不喜的。
至于两党联盟,在教育和医疗上积极推行用者自付原则,从霍华德(John Howard)时代的大学学费改革,到艾博特(Tony Abbott)提出的7元看医生措施,都体现中高收入阶层不愿在社会福利开。
支上过多资助低下阶层的思维。此外,霍华德时期向富人大派福利的措施亦甚具争议,例如高入息人士的退休金供款优惠。
不过,两党联盟很相信巿场力量,这一次财案长远把公司税划一减至25%,并在短期内将一千万元营业额以下的企业当成小生意,并赋予这些企业可享有小生意的退税和撇胀优惠;目的就是通过减税,带动商业投资活动和聘请更多员工。对两党联盟来说,减税带动投资比一个个的援助措施更实际。
当然,这是难以一概而论的。工党在历史上也曾作出过大胆的经济自由化改革,而两党联盟也曾为保护工商界的利益拒绝开放巿场。说到底,要看那一个领袖人物服膺于哪种思潮,和敢作出怎样的改变。单凭过去二十年的历史就断定哪个政党更长于经济管理,这种观察只会流于表面。事实上,澳洲面对连年赤字,两党联盟在转赤为盈的步伐上,并不见得优于工党。
从魏德仑、霍克(Bob Kawke)、基廷(Paul Keating),到最近的陆克文和吉拉德(Julia Gillard),这些工党总理在执政时期,刚好都是世界或澳洲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的时期。笔者在英国伦敦大学一名友人,就曾著书研究这段历史。他形容自由党生于执政(Born to rule),往往在经济准备踏入畅旺期后上台执政,所遭遇的困难其实较少。他特别赞扬基廷在上世纪大幅削减关税、解除银行管制和设立退休公积金等在当年极为大胆的改革。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指,澳洲历届政府中最浪费的,其实就是霍华德政府,而非一般国民心中几乎倾家荡产的魏德仑政府。这个事例,使笔者想起美国人已故总统列根,美国人总以为列根相信小政府,其政府规模和结构一定很小,而事实刚好是相反的。
回到本文开首那个低下层父亲的故事。工党可能会认为应该提高他的免税税阶,让他改善家庭生活。两党联盟也许会认为应该减税激活经济,让这个父亲有机会找到更佳的工作改善生活。
周日澳洲总督宣布解散两院,展开八星期选战,是澳洲建立联邦以来最长的选战。
澳洲广播公司(ABC)时事节目Q&A中,一名来自低下层的父亲与工商界代表对话。父亲看起来很年轻,自称学历低,有身体缺陷,估计自己终身都要领取最低工资。他不满两党联盟为年入八万元的人士提高税阶,认为「富有阶层」根本不会在意「那一点」减税。他表示,如果自己的免税税阶能够提高,周末就可以有钱与女儿去看电影,从而「改变他的生活」。
这个父的观点,成为当天出席节目的三大政党代表火并的核心。笔者看来,除绿党外,两党联盟与工党的分野主要在于经济应该「管」还是应该「放」。
踏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管理上的整体看法几乎一致,甚少再有人质疑巿场的力量,因而两大阵营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的分野变得愈来愈小。在1950年代吵着要把银行国有化的工党,到了陆克文(Kevin Rudd)时期,改为争取在公营和私营之间取得平衡,并同意公营机构存在效益。
不彰和浪费公款等问题。尤其是1970年代澳洲的保守经济面临崩溃,引发工党改革派登场,大幅改变传统路线。近年工党政策右倾化,如现任领袖肖顿(Bill Shorten)与工会运动之间一直保持距离。工党对于自由贸易、维持储银的独立性以至离岸羁留政策等,与两党联盟的分别基本不大。
至于两党联盟的政策,亦不时因保守派的势力受压而出现左倾化,例如总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在气候变化上的立场。
笔者认为,如果真的要把工党和两党联盟在经济管理上的理念做一个区分,应当是两者对政府职能的迷信程度---大政府与小政府---不一样,也即是上文提到「管」和「放」的不同。由于澳洲公共开支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大,如果从香港财金官员的角度出发,不论那一届澳洲政府都属于大政府。但如果以澳洲标准来衡量的话,两党联盟比较相信巿场力量,倾向「放」;工党则比较相信官僚监督,倾向「管」。
工党一直主张在医疗和教育上作出更大拨款,魏德仑(Gough Whitlam)时期推出全民医保(Medicare)和大学免费教育就是佼佼者。而工党住往倾向加税,特别是向高入息人士征税,来资助这些措施。以肖顿在国会上提出的财案回应为例,几乎采取贡斯基(Gonski)教育检讨报告的大部分建议,在十年内向教育注资调达三百七十亿元,两党联盟则额外拨款十二亿元。
不过在管理细节上,工党对措施的落实过度依赖官僚体系,而且非常不细致,例如陆克文年代的太阳能发热板、屋顶隔热棉和全国学校设施改善计划的资助,因为官僚产生大量的浪费,还造成人命的伤亡。工党总是为了推行一项政策,成立一个又一个的部门来推行施政,这是笔者所不喜的。
至于两党联盟,在教育和医疗上积极推行用者自付原则,从霍华德(John Howard)时代的大学学费改革,到艾博特(Tony Abbott)提出的7元看医生措施,都体现中高收入阶层不愿在社会福利开。
支上过多资助低下阶层的思维。此外,霍华德时期向富人大派福利的措施亦甚具争议,例如高入息人士的退休金供款优惠。
不过,两党联盟很相信巿场力量,这一次财案长远把公司税划一减至25%,并在短期内将一千万元营业额以下的企业当成小生意,并赋予这些企业可享有小生意的退税和撇胀优惠;目的就是通过减税,带动商业投资活动和聘请更多员工。对两党联盟来说,减税带动投资比一个个的援助措施更实际。
当然,这是难以一概而论的。工党在历史上也曾作出过大胆的经济自由化改革,而两党联盟也曾为保护工商界的利益拒绝开放巿场。说到底,要看那一个领袖人物服膺于哪种思潮,和敢作出怎样的改变。单凭过去二十年的历史就断定哪个政党更长于经济管理,这种观察只会流于表面。事实上,澳洲面对连年赤字,两党联盟在转赤为盈的步伐上,并不见得优于工党。
从魏德仑、霍克(Bob Kawke)、基廷(Paul Keating),到最近的陆克文和吉拉德(Julia Gillard),这些工党总理在执政时期,刚好都是世界或澳洲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的时期。笔者在英国伦敦大学一名友人,就曾著书研究这段历史。他形容自由党生于执政(Born to rule),往往在经济准备踏入畅旺期后上台执政,所遭遇的困难其实较少。他特别赞扬基廷在上世纪大幅削减关税、解除银行管制和设立退休公积金等在当年极为大胆的改革。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指,澳洲历届政府中最浪费的,其实就是霍华德政府,而非一般国民心中几乎倾家荡产的魏德仑政府。这个事例,使笔者想起美国人已故总统列根,美国人总以为列根相信小政府,其政府规模和结构一定很小,而事实刚好是相反的。
回到本文开首那个低下层父亲的故事。工党可能会认为应该提高他的免税税阶,让他改善家庭生活。两党联盟也许会认为应该减税激活经济,让这个父亲有机会找到更佳的工作改善生活。
相关阅读
-
澳游客消费支出超千亿 新财案提议扩大往返签
4月29日,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2014-15财年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TSA)报告显示,作为转型期经济的五大关键增长领域之一,旅游业对澳洲经济的重要性正不断提高...
-
【8.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据财联社援引《金融时报》报道,近期有纳税人收到了税务部门通知,告知其需要依法办理境外所得申报并缴纳相应税款。
-
澳洲十大高性价比宜居城市排行榜出炉 汤斯维尔高居榜首
最新研究显示,在澳洲生活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离开生活成本高昂的首府城市,转向更实惠的居住地。数据显示,仅去年就有约4.1万人迁离悉尼,寻求更宽裕的生活方式。
-
澳洲通过学生债务减免法案 逾300万人受益
据 ABC 报道,联邦工党政府的一项关键竞选承诺——削减学生债务20%的法案今日在议会通过,预计将惠及超过300万澳洲人。按平均贷款2.76万澳元计算,借款人将减免约5520澳元。
-
债市交易员加大降息押注 预测澳储行今年会再降息三次
通胀数据表现良好令金融市场重拾信心,澳洲二季度CPI年率从2.4%放缓至2.1%的消息发布后,债市交易员已加大降息押注,预测澳储行年内会再降息三次。
-
澳洲新房审批量环比上涨11.9% 新州录得最大涨幅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周四发布的最新数据,经季节性调整后,2025年6月份新房审批量较上月上涨11.9%至17,076套。
-
银行股稳中整理 军工与周期性板块接力走强 澳股大盘再创历史新高
尽管联邦银行(CBA)等金融权重股近期出现回调,澳大利亚股市仍在军工板块及铁矿石、煤炭、锂矿等周期性资源股的带动下,于本月中旬再度刷新历史高位。
-
PBS处方药自付金额上限或降至25澳元 澳洲人每年节省约2亿澳元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将于本周提交议案,计划从明年1月1日起将药品福利计划(PBS)中处方药的自付金额上限从31.60澳元降至25澳元。一旦获得通过,澳洲民众将每年节省约2亿澳元。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本周本月
-
- 【8.4】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重卡换电第一股Janus Electric(ASX:JNS)季报观察:下季度工时被全部预订 确立800台重卡市占目标 商业化拓展蓄势而发
-
- 中国加强个人境外收入监管 境外买卖股票收入也要缴税
-
- 【8.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重卡换电第一股Janus Electric(ASX:JNS)季报观察:下季度工时被全部预订 确立800台重卡市占目标 商业化拓展蓄势而发
-
- 澳交所小盘锂矿股7月集体飙升见证情绪复苏 锂市场波动中隐现触底行情
-
- 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和出口量均上升 中国市场为其主要增长动力
-
- 与香港股东交易终止 Star Entertainment生存危机加剧
-
- 【异动股】Electro Optic Systems (ASX:EOS) 季报速递:现金储备增至1.3亿澳元 军工订单还将显著攀升
-
- 【异动股】年内上涨近10倍! Locksley Resources (ASX:LKY) 美国Mojave锑稀土项目提交扩展运营计划 股价高歌猛进
-
- 澳洲十大高性价比宜居城市排行榜出炉 汤斯维尔高居榜首
-
- 项目现金流预计超5亿美元、估值远低于同行 计划2027年初投产的Theta Gold Mines Ltd(ASX: TGM)或将迎来估值拐点
-
- 布里斯班房价中值或在10个月内突破百万澳元关口
-
- 【异动股】Electro Optic Systems (ASX:EOS) 季报速递:现金储备增至1.3亿澳元 军工订单还将显著攀升
-
- 【7.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