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10年:西方的焦虑与中国的从容
资料图 (图源:东方IC)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整整10年。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引爆,然后蔓延到大西洋另一边的欧洲,进而扩散至整个世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生活在这场金融危机的阴影里。尽管全球经济处于复苏进程中,但危机的后遗症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这个世界,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场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不仅给西方金融业带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更严重冲击到全球经济。在危机面前,西方国家所引以自豪的自身市场体系的缺陷显露无遗,所标榜的自身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10年间,对这场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蕴涵的反思一直在进行,正当我们期待以更紧密的国际合作体系来加快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之际,一些西方国家却出现了一股逆经济全球化的风潮。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所指出的,当今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正在削弱曾经帮助遏制了上一场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体系,从而使下一场危机更糟糕。
特别是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动辄以提高关税为手段,四面出击,追求其所谓“公平贸易”,并以一己利益为取舍,不断上演“退群”段子,意图以牺牲他国利益,巩固美国的优势地位。这股逆经济全球化风潮,不只美国独有,也发生在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为应对危机也曾出现过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刻。于1999年9月成立的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包括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才将此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以寻求共识并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事实表明,这种合作对于各国度过危机的最困难阶段起了很大作用。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以G20为标志,西方国家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商国际经济合作大计,其实也反映了西方国家在处理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已显力不从心的事实。
客观而言,在处理诸如经济等全球性议题上,西方国家并非不寻求国际合作,只不过这种合作暗含的内在逻辑是必须由西方主导,体现他们的意图,服务他们的利益。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0年间,国际政经格局已发生明显改变,以中国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逐渐增长,与西方国家日渐式微的影响力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中国,自2008年以来的10年间,经济规模几乎扩大了两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无疑,危机后西方渐渐失去的10年,成了中国大踏步向前挺进的10年。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国家冉冉升起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不断涌现的逆经济全球化举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对其日渐式微的影响力的焦虑与不安,从而用种种内顾倾向的政策措施来反制正在脱离他们长期以来把航定向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诚然,西方国家的一些内部问题,比如中产阶层缩水、贫富差距拉大、非法移民激增等,与经济全球化或有一定关联,但这不应因此就成为否定经济全球化的理由,反而应是各方坐下来平等协商、通力合作更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的一个有力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始终是国际合作体系中的积极一员。过去4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已更有能力推动国际合作走向深入。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设立11个自贸试验区,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是我们既走出去、又引进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具体行动,有利于让世界各国都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增添中国元素。
近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经贸政策的指责,表面上看似贸易摩擦,实质上是图谋遏制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发展之路。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国际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没有任何一国可以独立于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着眼于实现合作共赢,并不存在所谓的“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中国只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具体的措施投入到国际合作中,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多边主义体制。
大道之行,必将久远。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0年间,国际政经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推动全球经济较快复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依然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而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应是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所秉持的基本原则。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无旁骛发展经济,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来推动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各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以合作为始,以共赢为向,采取协同的行动,才能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论坛网特约作者)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

相关阅读
-
IMF公布金融系统评估报告 澳洲监管机构“被点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五上午公布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报告,称澳大利亚的金融监管机构需要更加透明、更加合作,并在数据收集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满足全球标准。
-
中国大连港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 澳元下行 澳股收涨0.6%
周四,澳股早盘下挫,尾盘以震荡上扬收尾。截至收盘澳基准股指收涨0.7%,报于6139.2点,普通股股指收涨0.6%,报于6214.6点,今日澳交所股票换手量达25亿,成交额89亿澳元,599只个股上扬,548只下跌,367只收平。
-
FMG中期红利后接连派发特殊红利 股价增长5.4%
周三,澳股未能延续上扬势头。截至收盘澳基准股指收跌0.2%%,报于6106.9点,普通股股指微跌0.1%,报于6175.8点,今日澳交所股票换手量达23.9亿,成交额74.6亿澳元,553只个股上扬,570只下跌,398只收平。
-
必和必拓、澳佳宝等公布财报 澳股收涨0.3%
周二,澳股开盘跳水后触底反弹。截至收盘澳基准股指收涨0.3%,报于6106.9点,普通股股指收涨0.2%,报于6184.2点,今日澳交所股票换手量达22亿,成交额62亿澳元,517只个股上扬,609只下跌,396只收平。
-
澳股收评: 中美对话本周继续进行 澳股收涨0.4%
周一,澳股开盘跳涨,后获利回吐;中美对话目前逐渐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新华社报道中美双方现在关键问题上已达成一致,相关对话本周将继续于华盛顿举行。
-
金融服务18条 让民企“不差钱”(锐财经)
民营企业融资迎来大利好。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在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疏通民营企业融资堵点、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等方面提出18条举措。
-
澳股微涨0.1% 中美贸易谈判最后协议期限临近
周五,澳股于早间触及日内最低位,后震荡上扬。截至收盘澳基准股指微跌0.1%,报于6066.1点,普通股股指微涨0.1%,报于6148.6点,今日澳交所股票换手量达20亿,成交额63亿澳元,563只个股上扬,554只下跌,391只收平。
-
多部委助力乡村振兴,这些领域获得真金白银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振兴乡村离不开一系列重要行动和工程,也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钱从哪里来?
【郑重声明】ACB News 《澳华财经在线》所有刊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 本网采编的原创文章2. 授权转发的资讯 3.相关澳洲上市公司股票数据及图表),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澳华财经在线》的报道,文字版权均为《澳华财经在线》独家所有,第三方未经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获授权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ACB News 《澳华财经在线》”。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第三方获授权许可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 3)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联系联络方式。联系邮箱acbnews@acbnewsonline.com.au
热门点击
-
- 摩根士丹利:信贷政策收紧 65万只付息借贷者陷入还贷困境
-
- 房产拍卖清盘率继续回升 楼市仍未走出不确定性
-
- 一文读懂:2019澳洲大选议题如何影响股市?
-
- 澳佳宝股价大跌现巨型跳空缺口 市值单日蒸发数亿
-
- 澳主要城市患“公寓密集症” 期房公寓步入调整期 (更新
-
- 开发商违约欠款、破产卖地:中资影子银行进入至暗时刻
-
- a2乳业中国市场份额逆势扩张 多重利好助力股价上扬8.5%
-
- 2018中国对澳投资批准额退居第二 为最大房地产投资来源国
-
- (更新)【2.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审查 源起审计市场问题“根深蒂固”
-
- 股价创上市以来新高 ! a2 Milk跻身ASX百亿市值军团
-
- 中国市场销售回落 澳佳宝股价单日狂跌近四成
-
- 【2.1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2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严监管继续推进 澳洲消费贷市场酝酿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