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9月结束加息?可以抄底了吗?加息9月终止,并非不可能【凯文房观167】
澳洲的房价跌幅,已经创了近30年来的记录。而放眼全球,澳大利亚并不孤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因为推动这一轮房价急速下跌的最大因素,就是各国央行今年以来如疾风骤雨般的加息。
这当中带头的,当然就是美联储。那么美联储加息究竟还会加多久?还会加多少?这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各国央行,也进而也会影响到全球资产包括房产的价格。
如果说,在前几个月,市场上还有一些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决心有所怀疑的话,那么经过美联储连续几次的大幅度加息,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这个共识,就是这次加息,美联储是玩真的。美联储这次是真的要把利息加到打爆通胀为止。
在这种共识下,房子的价格必然是继续下行的。但是历史证明,每次当大众形成共识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即将开始出现反转的时刻。
那么这一次,美联储的加息进程在看似牢不可破的表面之下,是不是也会有那么一丝丝的不确定性呢?
到目前为止,从美联储释放的官方消息来看,好像没有一丝的可能性。尤其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上个月26号的全球央行年会上讲话,展现出了无比鹰派的姿态。
鲍威尔10分钟的讲话之后,美国股市马上结束了一个月来的反弹行情,而市场对于9月22号美联储加息幅度的预测,也迅速提升到了75个基点。
这种形势下,无论怎么看,当前的加息周期被中断,或者出现放缓迹象,都好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凯文在这里分享一种可能性,主要是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考逻辑,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的更全面一些。同时也希望从你那里获得一些反馈和求证。所以非常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这一次,美联储的预期管理难度是空前的。一方面,因为美国现在自身经济的问题确实很大,又叠加了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预期管理已经玩了十几年,市场已经被美联储训练的越来越精,已经有了耐药性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7月份上一次美联储加息之后,在市场仍然普遍预期美联储会继续加息的情况下,美国股票市场却出现了一波强劲的反弹。
这反映的就是,资本市场在试图预判美联储的预判。
在几乎整个8月份,资本市场都认为美联储的加息立场出现了松动。美联储极有可能在9月份,或者最迟从今年最后两个月,就开始缩小加息幅度,并在明年上半年的某个时候停止加息,甚至重新开启降息通道和量化宽松。
但美联储最害怕的,就是资本市场预判它的真实意图。这就像是高手下棋,最怕的就是对方看穿了自己走这步棋的意图。
所以,美联储即使真心是这么想的,也绝对不能在这个时间点上表露出来,而是必须要彻底打消大家短期内降息的念想。只有这样,才能让美联储现在的加息,对打击通胀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不至于前功尽弃。
其次,9月份是美联储给自己设置的一个重要关卡,因为到了9月份,美联储的缩表就会提速到100%。
因为这次加息特别快,加息的力度也特别大,所以大家的焦点都放在了加息上,比较少人关注这个缩表。
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如果用大白话说的话,就是加息主要对美国以外的国家影响更大,而缩表才是美国人真正对自己下手。
加息促进美元回流,推高美元指数,并导致美元之外的各国汇率普遍下降。这种压力,是美国施加给其他国家的。
但是美联储正在进行的缩表,却实实在在的打在了自家的美债身上。抛出去的美债,必须要有市场上足够体量的资金接盘,否则就会不断拉高美债的收益率,并侵蚀美元和美债的信用。
现在美元指数已经被拉升到了接近110的高位,证明已经有大量资金,被从全世界各地驱赶回了美国。
美国人最希望的是,这些资金去接盘美债。但是实际所发生的情况是,在7月份美联储上一次加息之前,这些资金大量在金融市场上空转,证据就是屡破纪录的逆回购规模。
而到了7月底之后,一直到8月26号的这一个月期间,又有大量的资金跑去了美国股市。这方面,美国股市过去一个多月的反弹就是证据。
但是现在进入9月份,按照美联储的时间表,必须开始全速缩表。缩表规模是每个月600亿的美国国债,加上350亿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也就是MBS,总的规模为950亿美元。
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鲍威尔选择在8月26号这个时间点上,释放出超级鹰派的讲话。因为美联储要驱赶那些资金从美股尽快撤出,转而投向美债。只有驱赶这些资金去接盘美债,才能确保在美联储9月全速缩表950亿的力度下,美债不至于崩盘。
但是我认为,现在这个时间,资本市场并未如美联储早前预期的那样,完全做好接盘美债的准备。
因为美联储的这个缩表计划,最早是于去年11月份向市场公布的。在那个时候,我相信美联储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对后面一系列事件的策划,包括2月份开始的俄乌冲突,然后到3月份美联储启动加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美联储到9月份,是可以准备好接受950亿的这个减持和缩表力度的。
在美联储的预想中,到9月份,通过美联储半年时间的持续暴力加息,加上俄乌局势等造成的能源危机,应该已经可以把全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拖入了衰退。各国纷纷出现大面积的经济危机。全球资本都慌不择路的逃往美国。
但是过去这几个月,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半年的事态进展,却在很多方面超出了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的预期。到目前为止,官方宣布破产的还只有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大部分国家虽然日子都不好过,但都还在苦苦支撑。
然而美联储已经做好的计划,却不能更改。因为这是全世界对于美元信心的一次重大考验。如果美联储出尔反尔,把原定9月全速缩表的时间表向后推迟,那就等于当着全世界的面打了自己的脸。这将会极大的影响美债的信用,进而会动摇美元信任的根基。
所以9月份的全速缩表,美联储只能硬着头皮上。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恐怕美联储的心里也在忐忑。
如果在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到明年上半年的某个时间,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绷不住了,爆发大面积的经济危机,资产价格发生崩盘,那么美联储将会立即逆转货币政策,中断加息,开始降息,甚至再次启动新一轮的QE量化宽松。让美国资本大量去其他国家抄底跌成白菜价的优质资产,从而完成新一轮的收割,用新收割稻的优质资产,去充实美元和美债的价值。从而让美国经济满血复活。这将是美国最想看到的局面。
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美国自己先撑不住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倒下之前,自己的美股和美债就先崩溃了。那么不但收割不到别人,还会导致自己被反收割,而那将是美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一旦这种可能性发生,美联储最可能的反应,就是立刻中断现在的加息,并迅速释放一波QE量化宽松救市。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新鲜。早在三年前的2019年9月份,美国金融市场上就曾经爆发了钱荒。而当时的美联储,就是被迫立刻终止了当时的加息周期,转而向市场紧急提供了5,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来拯救美国的金融市场。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美联储这一轮加息,总体来讲,也会像之前的历次加息周期一样,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长的话,大概会持续到明年年中左右,如果短的话,则很有可能在9月份就终结。当然,我认为前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后者是一种比较小的可能性。
至于很多人会问的,就是说美国的通胀该怎么办?通胀只是美联储用来支持加息的一个表面原因。如果说真的要打压通胀的话,先不说现在的CPI统计方法已经被大幅度修改了。今天8.5%的CPI,如果采用上世纪70年代相同的统计方法的话,可能已经在15%以上。
另一方面,当通胀发生的时候,只有一个非常短的时间窗口,可以通过快速的动作将通胀打压下去。因为通胀一旦形成,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掉进一个自我加强的机制中。这里限于篇幅不展开,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我以前的视频。
而通胀一旦进入一个自我加强的循环中,那么加息的力度,必须超过通胀幅度才能够真正抑制住通胀。
美国在整个70年代,都是处于反复的通胀之中。其间有多次机会,曾经暂时性的将通胀打压下来,但都是因为高利率政策不够果断和彻底,才导致了通货膨胀好几次死灰复燃,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才被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将美联储基准利率上调到20%以上,才彻底打断了那一轮的通货膨胀。
那么现在,就算我们接受新的统计方法,认定美国现在的通胀就是官方公布的8.5%,你又认为这一次美联储有多大的勇气,敢于把利率一口气加到8.5%以上呢?那将对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产生灾难性的打击。
而且在如此高利率之下,光是美债的利息,就足以压垮美国的财政,也足以压垮全世界对于美债的信心,很可能会导致美债彻底崩盘。
最后,还是回到我们普通人最关心的资产价格上来。尤其是在房市上,我们下一步的策略应该怎样应对?
我知道有很多小伙伴手中已经攒了充足的子弹,就等着危机爆发时入场抄底。
那么现在是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呢?
我个人的建议,还是以稳为主。如果你手中的子弹足够充足,我建议你最多拿出不超过1/3的仓位来布局,因为现在的市场上,已经可以找到很多的好交易了。
这样的话,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美联储在9月份全速缩表之后,美国金融市场自己先撑不住崩掉了,从而倒逼美联储中断加息,那么你的这个布局就赚到了。
但是这当中的风险也很大,所以不建议你以大仓位在现在入场布局,还是稳一点会比较好。总的来讲,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的机会可能会更多。
当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越来越扁平化。一旦市场上重大事件发生,消息会以光速传递到世界每个角落。全球的共识,几乎会在同一时刻逆转。
所以晚一点行动,可能会稍稍错过一点那个理论上的谷底。但是毕竟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形势下,资产的稳定有时候是比收益更重要。
因为过去两年,凯文很多在宏观上的预测都比较准,所以总是有小伙伴,每隔一段时间就催我发布新的预测。其实我并不想刻意的去做预测,只是喜欢把自己的一些分析和思考阶段性的总结下来,作为一个思想成长的记录,同时也愿意拿来与事实做一个对比和考验。
反正预测对了最好,预测错了的话,那就证明自己的认知与现实世界有偏差,那就再继续提升认知好了,也没什么思想负担。但是与此同时,也要声明一点,我的这些预测不作为针对任何人的财务建议。你可以拿去当作一个参考,但是你需要承担自己判断和决策的风险。
本期内容在上个月的内部直播上有所覆盖,也受到了一些小伙伴所提问题的启发。所以在这里一并跟大家致谢。
最后,还是像往常一样,给大家准备一份房产报告,有需要的小伙伴欢迎领取。
喜欢本期内容的话请点赞,收藏和转发。订阅我的频道,你就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了。
我是澳洲凯文,分享能帮你赚到钱的房产干货。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不构成任何的财务建议。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文章来源:澳洲凯文
相关阅读
-
他不是政客出身,却比谁都懂得倾听——这,是Alex Xu的故事
在澳洲,每一个清晨天未亮就开门营业的早餐店老板,每一位在移民局网站上反复刷审批进度的小生意人,每一个在房价和租金之间挣扎的年轻人——都在用尽全力地活着,却常常觉得:没人真正理解我们的难。
-
亚马逊澳洲招聘600名季节工 起薪每小时31.60澳元
亚马逊澳洲宣布,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年中促销,将在全澳提供600个季节性岗位,其中新州350多个,维州和昆州各100个左右,珀斯约50个。此次招聘无需学历或工作经验。
-
澳洲房价再创历史新高 有望加速上扬
根据澳洲房地产数据分析公司Cotality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全澳房价中位数上涨0.3%至825,349澳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的房价中位数分别为大约120万澳元、80万澳元和90万澳元。
-
澳洲一季度通胀高于预期 股市涨幅收窄澳元攀升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周三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亚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升0.9%,高于上季度的0.2%。同比涨幅为2.4%,与上季度持平。此前,市场预计第一季度CPI环比上升0.8%,同比涨幅放缓至2.3%。
-
澳洲葡萄酒对华出口重返10亿澳元大关 美国市场承压前景不明
在中国政府取消对澳洲葡萄酒的惩罚性关税一年之后,澳洲葡萄酒出口迎来强劲反弹。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一年内,澳洲对华葡萄酒出口总额为10.3亿澳元,较上年激增10.1亿澳元,重返10亿澳元大关。
-
金价暴涨提振澳洲黄金股 分红惊喜可期
随着金价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年内涨幅超过30%,澳洲金矿企业盈利显著增强,分红能力备受关注。尽管本周金价回落至3300美元附近,市场对金价的未来走势依然乐观,高盛预计年底或升至3700美元。
-
【4.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在中国政府取消对澳洲葡萄酒的惩罚性关税一年之后,澳洲葡萄酒出口迎来强劲反弹。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一年内,澳洲对华葡萄酒出口总额为10.3亿澳元,较上年激增10.1亿澳元,重返10亿澳元大关。
-
澳储行将从抗击通胀转向保护经济增长 今年五月或降息
AMP首席经济学家Shane Oliver近日表示,尽管澳洲的通胀问题仍然很重要,但经济增长将是澳储行的主要关注点。澳储行将从抗击通胀转向保护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澳储行很可能在5月份降息,进而减轻按揭贷款人的负担和刺激经济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4.2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4.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澳储行将从抗击通胀转向保护经济增长 今年五月或降息
-
- 【4.3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025年大洋洲首届佛教禅宗“正法眼藏,佛祖源流”传承圣典
-
- 【异动股】中国限制对美钪产品出口Sunrise Energy Metals (ASX:SRL)股价接连飙升
-
- 【5.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异动股】Cyprium Metals (ASX:CYM)完全控股西澳2000平方公里Paterson铜矿勘探项目
-
- 【异动股】中国稀土出口禁令引发Australian Strategic Materials(ASX:ASM)股价飙涨 Dubbo项目显现“替代性”优势
-
- 股价单日飙升近1倍!Andromeda突破性生产4N级高纯氧化铝(HPA)Great White项目再迎估值催化
-
- 澳洲最新《各州和领地经济报告》出炉 西澳连续三个季度高居榜首
-
- 【异动股】中国限制对美钪产品出口Sunrise Energy Metals (ASX:SRL)股价接连飙升
-
- 金价暴涨提振澳洲黄金股 分红惊喜可期
-
- 澳洲葡萄酒对华出口重返10亿澳元大关 美国市场承压前景不明
-
- 【异动股】铀矿巨头Paladin Energy (ASX:PDN)LHM矿场季度产量创重启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