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针对“海归”人才的四种论调
人才的流向,也是时代的风向。近段时间以来,受地缘政治、学术环境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许多早年留学、旅居海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回国,投身不同岗位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日前,世界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引发广泛关注。网络上,有人对其回归表示欢迎,也有网络大V揪住网传言论质疑“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也有主观臆断“混不下去所以回来养老”等等。
一些针对海归人才的奇谈怪论,概括起来有四,不妨辨析之。
(一)回国养老“摘桃”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吗?
这类论调认为,在国家条件有限、发愤图强之际,这批人舍近求远、奔赴海外,没想着为祖国人民作贡献。如今“西边不亮东边亮”“蛋糕做大了”,就想着回国“摘桃子”“分蛋糕”,甚至认为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士,出成果的“黄金年龄”“巅峰时刻”都在海外,该养老了才想回来,“动机不纯”。
有这样一个故事。1979年,面对“留学生可能不归”的担忧,邓小平同志目光长远:“只要中国发展得好,我相信他们就会回来。如果中国10年还发展不起来,我不要他们回来,回来也没有用。”
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现实的必然。人才聚集的地方,当然也是最有希望的地方。今天的中国,从卓越创新能力到优厚科研条件,从科学评价机制到政策支持力度,“梧桐树”栽得好,自然乐于见到“凤凰来”。
沉睡的是猫头鹰,翱翔的才是真凤凰。特别是,那些“低垂的果实”早就摘完了,至于更丰硕的收获,跳得高、飞得远才有机会够得到。
门槛,不可谓不高。从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来看,对归国人才的科研水平、行业经历、原创成果普遍提出了要求,“火眼金睛”容不下滥竽充数者、徒有虚名者、招摇撞骗者。就算偶有漏网之鱼,也会在大浪淘沙的市场检验下去伪存真。
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在归国人才的使用上,从科技前沿的领军攻关,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再到国际合作的资源整合,哪一项是“躺平”“养老”就能完成的?要在今天的中国崭露头角,没几把刷子根本支棱不起来。
价值,不可谓不明显。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23年,70%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大部分三甲医院院长,都是留学回国人员,存在感不低,贡献也不少。
忆往昔,那群在艰苦岁月归国奋斗的爱国科学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何为“一片丹心系家国”;看当下,无数开放时代纷至沓来的海外英才,也让我们更为直观地感受何谓“此生无悔入华夏”。无论是谁,不管何时,只要肯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都能扎下根、开出花、结下果。
(二)回国人才“二流”论:“来者不能、能者不来”吗?
这类论调认为,当前回国的这批人才都是在海外混不下去的“二流人才”,是外国抛弃的群体,因为头戴“海归”帽子,回国后反被当成了“宝”。
是不是宝贝,靠的是成色,而不是外观。人才更是这样。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动辄以“国家安全”之名肆意插手、干扰学术研究,导致中国学者、华裔学者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们中很多人非但不是“二流”,恰恰因为其研究领域重要、在行业内领先,才被视为“威胁”,受到排挤、打压。给他们提供遮风避雨的港湾、施展才华的舞台,人才找到成长沃土,国家注入新鲜血液,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今日中国,早已不是谁顶个“海归”的帽子就被盲目推崇的年代。拿出真才实学,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获得相应岗位和待遇,这一点,对海内外人才都是一个标准、一把尺子。
再退一步讲,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归国人才都必须是“顶尖”“一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对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需求旺盛。只要是在其研究领域内踏踏实实奋斗、兢兢业业付出,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所贡献,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重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则天下无不可成之事。
(三)出国留学“原罪”论:“姑息汉奸”吗?
这类论调认为,选择出国留学就是不爱国,是一种原罪,即使之后回国,也是利益驱使或无奈之举。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我国多年来奉行的留学工作方针,是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和途径之一。一些自媒体针对海归人才搞道德绑架,为博流量放大偏见,无疑是短视狭隘的,也是有害的。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垄断科技,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样样第一。爱国不分地域,科学家要热爱祖国,但科学的交流不能只局限于一国。创新探索的路径本就多元,跨国学习正是彼此借鉴、缩短技术差距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些自媒体常常引用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不能只强调后半句,而忽视前半句,两者辩证统一。
遥看百年前,留美幼童曾被视为“卖国贼”,背后局限的视野、闭关的思维,恰是今天这类看法的母版。在“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今天,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中国,我们当有“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的气魄,更要有“广纳天下英才”的胸怀;在一些国家搞所谓“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现在,我们更需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毋庸讳言,确实有个别留学人员言行失当,甚至在出国后毁谤祖国,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将“原罪”归因于“出国留学”。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的,是不爱国的行为,而不应该是行为个体所在的群体。
积贫积弱时期,詹天佑、蔡绍基等留美幼童,学成回来后为祖国铁路、教育等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留学归来,成就两弹一星伟业;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华人华侨投资捐款,引入源源不断资金活水;新时代以来,新能源汽车、5G技术、具身机器人的发展突破,也都离不开归国人才的科研付出……
不同时代,同样选择;爱国是底色,报国是传承。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留学人才负笈归来,将理想与抱负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祖国发展作贡献。
(四)内外人才“对立”论:“同处一山、难容二虎”吗?
这类论调认为,推崇海归人才,就是对在本土付出辛勤汗水的人才不公平。
这种对立意识,本质上是一种零和思维,盖因海归人才加剧了竞争。但要看到,人才竞争的本质是能力与贡献的比拼,而非身份标签的较量。今日中国,机遇足够多,事业舞台足够大,容得下各类人才各显其能、各建其功。
海归人才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本土人才更接地气,各有优势,完全可以产生合作的“化学反应”,取得更大的发展推动力。比如,不少互联网企业家都有留学背景,他们通过创业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丰富了人才发展机遇;许多科研队伍里都有海归人才,优势互补,合力攻坚一个个科研难题。
不可否认,个别领域资源分配机制不完善,“重海外学历轻国内文凭”,存在使用上不平等、待遇上不公平等现象。对此,有的地方通过“揭榜挂帅”机制,让海内外人才同台竞技、相互合作;有的地方突出“贡献导向”,淡化人才标签;有的地方设立“创新共同体”,鼓励不同背景人才结对攻坚……与其争论不同身份的人才孰优孰劣,不如进一步优化评价标准,破偏见、破四唯、破梗阻,构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生态。
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引进、培养、发展,才能彻底消除杂音,实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责任编辑:余珺瑶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相关阅读
-
【7.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世邦魏理仕(CBRE)最新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商业地产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显著复苏态势,总交易额达155亿澳元,同比增长13%。
-
【6.2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随着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持续升温,能源市场对原油供应中断的担忧日益加剧。澳新银行(ANZ)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预计冲突将延续一段时间,并可能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构成直接威胁。在此背景下,ANZ大幅上调布伦特原油短期(0至3个月)价格目标至每桶80美元,远高于此前设定的55美元。
-
警惕假冒“政府来电” ACCC警告称诈骗分子冒充其工作人员实施电诈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周四警告称,诈骗分子正通过技术手段冒用该机构官方公开号码实施电信诈骗。ACCC称,在一些举报案例中,诈骗者声称自己是该机构工作人员,并通过电话索要敏感信息。
-
机构:美联储短期内将采取渐进和谨慎的政策
特朗普胜选不会改变美联储在本周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前景,但未来央行“需要保持警惕”,Amerivet Securities美国利率主管Gregory Faranello写道。
-
ACMA:消费者应警惕包裹递送相关诈骗信息 勿点击任何可疑链接
澳大利亚通信和媒体管理局(ACMA)近日警告称,正值年末销售旺季,消费者应警惕包裹递送相关的诈骗短信、电子邮件或电话。
-
警惕“禅意投资法”!深圳处非办再次点名鼎益丰
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21日晚间,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班办公室(下称“深圳处非办”)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关于鼎...
-
在澳中国留学生成诈骗分子主要目标 遇到引渡逮捕等威胁应保持警惕
澳洲官方近日发布通报称,中国留学生已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
-
专访樊纲:中国式现代化路上,要警惕哪些“发展陷阱”?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题:专访樊纲:中国式现代化路上,要警惕哪些“发展陷阱”?记者 李金磊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动高...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Sydney Mining Club's "Leading Edge" Series Showcases Emerging Gold, Copper, and Critical Minerals Projects
-
- 全球监管联合行动 ASIC重拳整治社交媒体“金融网红”乱象
-
- 2025年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报告出炉:AI招聘岗位成倍增长 AI研究急剧增加
-
- 提前完成财年煤炭产量指引的Bowen Coking Coal(ASX:BCB)最新市值千万澳元 停牌以推进融资安排
-
- Great Boulder Resources(ASX: GBR)1,250万澳元增发获机构认购承诺 重点推进Side Well金矿资源扩张
-
- 澳洲商业地产市场显著复苏 分析称受益于降息及美关税政策
-
- Aldi宣布下调数十种日用品价格 澳洲超市价格战愈演愈烈
-
- 澳洲最低工资上调3.5% 超260万人受益
-
- 假冒本土清仓实为海外发货 四家“幽灵商店”遭ACCC曝光
-
- 警惕针对“海归”人才的四种论调
-
- 【异动股】账面坐拥8000万澳元 金矿公司Patronus Resources (ASX:PTN) 股价飙涨引问询 重要勘探进展发布在即
-
- 以伊冲突刺激小麦价格上涨 未来12个月仍有上升空间
-
- 【6.1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财联社:特朗普要“松口”?美国与墨西哥据称即将达成“钢铁关税限免”协议
-
- 监管机构再出重拳 电信巨头Optus因不当销售遭处1亿澳元巨额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