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何中国私募难牵矿业之手
过去五年,中国私募基金快速发展,从五年前的近9000支基金、2万亿元的基金规模,发展到现在的近10万支私募基金,16万亿元的基金规模。与整个私募基金数量与规模的快速增长相比,以矿业作为投资标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矿业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可以说是止步不前,甚至有些倒退。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分母”,无论从基金数量(20支左右)还是规模上看(存续规模不超过50亿),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人们常用“家里有矿”来比喻一个人有钱,但是为何这样一个被人们认为是可以赚大钱的行业却不被私募青睐?为何众多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不敢或者不愿意涉足矿业领域的投资?基于笔者近十年对矿业与私募行业的持续观察与分析,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其实并不反常,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
1 矿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矿业投资的“高门槛”。
由于矿业是以赋存于地壳中的矿产资源富集体(矿床)为生产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行业。矿产资源的富集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以人类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找到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矿床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从一个矿化点中发现一个矿床的概率不到1%。因此,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斯利科特L.B.(1960)认为“找矿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赌博事业。”此外,世界上没有一个矿床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在矿业领域没有一套可以复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每一个矿业项目的开发运营都是需要特殊定制和独特创新的。没有地质矿产学科背景和矿业行业从业经历的私募机构管理人,看不懂也看不透矿业的规律,因此不敢轻易涉足矿业领域,同时矿业专业人士中懂私募的人又寥寥无几,造成“矿业”与“私募”之间的鸿沟。
2 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缺位使得私募股权基金成为离开土壤的幼苗。
任何私募股权投资,都是在最追求高收益的同时需要有相对安全和多样化的退出通道。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之所以有很多私募机构专注于矿业投资,最根本的原因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具有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特别是为找矿阶段的风险勘查项目定制的风险勘查板块,使得投资者可以随时通过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实现投资退出和获得可观的收益,而不必非要等到项目进入生产阶段,产生正现金流和利润时才可以获得收益和顺利退出。笔者从2014年就开始写文章呼吁建立中国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到今天,仍然未见到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有建立中国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决心和动作。没有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支撑和滋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就如同没有土壤的幼苗,难以生存。
3 近年来国内整体的矿业投资受政策影响大幅萎缩。
近几年,国内矿业企业在日趋严格的生态环保、生产安全监管及高额的矿权出让权益金“三座大山”的重压下,举步维艰。高企的获矿和运营成本,以及随时可能被关停整顿或者彻底关停的风险,让众多的投资人对矿业望而却步。前期一些已经投入矿业的私募基金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落得官司缠身、血本无归,叫苦连天。笔者近期代理和接受咨询的案件中就有一些这样的例子。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私募基金不愿意投向矿业行业,是理性的选择。
综上所述的三个方面的障碍,使得矿业与私募,两相望,望眼欲穿,却又终难牵手。
表1 矿业股权私募基金基本信息统计
备注:(1)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天眼查;(2)基金规模为工商登记备案的认缴出资额,非实际缴付到位的基金规模。
笔者从事矿业经济和法律研究十几年,身为一名专职矿业律师,愿与众矿友一同砥砺前行,就矿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以笔为剑,以法为器,提供支持和帮助。(牛丽贤:13691265895)
免责声明 |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转内容并不代表本号立场,且无商业宣传之目的,仅供读者参考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 牛博士矿业与金融观察
相关阅读
-
中国制造业PMI不及预期 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由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市场担心需求下降,隔夜能源、铁矿石和铜等多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
煤炭价格下跌 澳煤出口现状引担忧
由于中国从2020年10月开始对澳大利亚煤炭实施软禁令,导致澳洲焦煤FOB价自2016年以来首次跌至97.3美元/吨的低点。20年第四季度,海运焦煤平均价格为108.2美元/吨,低于上一季度的114.8美元/吨。
-
中国焦点面对面:GDP增速目标全国两会“复出”?
020年,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会在此次两会“复出”吗?“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工作又该如何发力?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对此进行权威解读。
-
中国工信部:中国稀土没有卖出“稀”的价格 卖出了“土”
肖亚庆首先提到,中国是稀土大国,资源量最多,实际我们的产量和出口量也是最多。有些国家指责我们限制稀土出口,但实际上他们买到的稀土大部分都是由中国出口。
-
否极泰来,中国民营经济如何开新局?
2020年,遭遇新冠疫情肆虐,中国民营经济走过一段冰火淬炼历程:第一季度逾46万家民营小微企业注销破产,“保市场主体”成为保住经济基本盘的核心任务之一;年末,全国新设市场主体约为2500万户,民营企业是其主力。
-
安永发布《2020年全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
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32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01.5亿美元,同比下降0.4%;“一带一路”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3%,占同期投资总额的16.2%,占比较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
-
代购市场崩溃Bubs亏损暴增 股价反弹超3%
婴儿配方羊奶粉公司Bubs(ASX:BUB)发布公告称,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代购市场崩溃,公司经营受到严重打击。在至去年12月31日的半年内,公司亏损1290万澳元,而上财年同期亏损为756万澳元,亏损增加71%。
-
Lynas利润增长 股价逆势攀升
澳洲稀土生产商Lynas(ASX:LYC)周五发布公告称,得益于稀土价格上扬,公司本财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2.4%至2.025亿澳元。
【郑重声明】ACB News 《澳华财经在线》所有刊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 本网采编的原创文章2. 授权转发的资讯 3.相关澳洲上市公司股票数据及图表),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澳华财经在线》的报道,文字版权均为《澳华财经在线》独家所有,第三方未经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获授权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ACB News 《澳华财经在线》”。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第三方获授权许可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 3)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联系联络方式。联系邮箱acbnews@acbnewsonline.com.au
热门点击
-
- “中国红利”失去风险凸显 澳消费品公司变局中如何突围?
-
- 淡水河谷发布财报 预测铁矿石、煤炭及铜、镍市场供需价格
-
- 西太银行提高年轻储户存款利率 抢占储蓄市场
-
- 【3.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3.2】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纳指暴跌澳指急挫 投资信心受打击多只个股巨幅回落
-
- 澳洲国立大学:2020年中国对澳投资仅10亿澳元
-
- 多举并施见成效 OpenLearning引领在线教育新风向
-
- 澳元回落或是逢低买入机会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支持澳元走强
-
- 中澳展开恢复牛肉贸易谈判 澳洲红肉生产放缓
-
- 皇家委员会终版报告出炉 政府追投4. 52亿澳元推进养老改革
-
- 智能语言公司Appen重申2020财年收益指引 股价冲高回落
-
- 地瓜叶千万不要随便吃!快告诉给朋友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