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电动车引发锂钴镍需求暴涨,但“大国博弈”将导致多输
由国家力量介入与电动汽车供应链相关的海外矿产资源争夺,既不利于各国的资源和经济安全,也不利于全球能源转型
▲ 图源:北汽新能源电动汽车官网
文|谭浩
电动汽车及其上游产业无疑是2021年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中的最大赢家之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业和市场的高速增长,带来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主要金属原料的需求猛增和价格暴涨。以被称为21世纪新能源时代“白色石油”的锂为例,作为主要锂电化工品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2021年全年增长超过5倍。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动车行业未来几十年里对锂、钴、镍等金属原料具有巨大需求,而目前这些金属资源在中国大量依靠进口。比如,2020年中国80%的锂原料和超过90%的钴原料从国外进口,其中60%的锂原料来自澳洲,而绝大部分钴原料来自刚果(金)。
在政策和产业界,一种主流意见认为中国需要努力降低这些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并通过对海外矿产的直接投资,增强上游供应安全。比如有学者认为,对这些矿产资源的争夺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还有中科院院士呼吁,建立像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那样的国家矿业公司,统一负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商业行为,以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形势。
简而言之,很多人担心如果不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战略性矿产供应体系,包括由政府支持投资海外矿产项目,芯片领域的“卡脖子”事件就可能重演。
这种“资源焦虑”不仅在中国有,在西方国家也存在。中国进口大量金属矿石原料,同时提炼加工全球35%的镍,以及50%-70%的锂和钴。这些中间产品不仅供应本土电动汽车和电池企业,还供应美、欧、日、韩的下游企业。中国企业还在包括电池化工产品、电级和电池制造、以及电动汽车整车制造的下游环节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在西方国家,也不乏担心被中国反过来“卡脖子”的焦虑。
比如在最近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科幻讽刺剧《不要抬头》中,就出现了美国由于中国控制全球重要金属资源而需要在撞向地球的彗星上采矿的情节。尽管笔者认为这部明显影射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种种无能表现的影片在情节上流于浅薄,但是这一情节设计出现在年度网飞热播剧中,显示对重要金属资源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讨论热点。
在化石能源时代,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 分散能源——特别是石油——的进口来源,是很多国家能源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把油、气和重要金属矿产简单比照,可能会导致一种狭隘的供应安全观。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这一“大国博弈”思维都可能有损于而不是有助于巩固各国的资源和经济安全,同时也不利于全球能源转型。
这首先是因为这些金属矿产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油、气资源有很大不同。在突发情况下,油、气的断供会导致经济的停摆和社会混乱,而特定金属资源的供应短缺只会带来如电动车制造滞后和价格上升这样局部的影响。
其次,与能源产品不同,金属资源可回收使用。目前全球车用铅酸电池的回收率已经高达98%以上,而动力电池所含的金属价值更高,当市场扩大、回收具有规模经济性后可以达到很高的回收率。以宁德时代的子公司——邦普循环为例,据报道该公司一年可回收12万吨动力电池,回收的金属材料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金属资源的储量和可开采量,在很多情况下与其说是地质或物理概念,不如说是一个经济概念。当国际市场金属资源价格上升,金属资源的探测和开采活动将相应增加,通常探明的资源储量也会增加。比如,1970年全世界铜的探明储量为2亿8千吨。尽管从1970年到2020年全球已开采了5.8亿吨铜,2020年全世界铜的探明储量仍增长到8.7亿吨。
作为锂资源大国,理论上中国的锂资源能够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中国大量进口锂资源,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锂资源主要位于西部省份且资源分散,开采和运输成本较高,不如进口划算。
中国在大量进口锂资源的同时,也向西方国家大量出口氢氧化锂等锂初级加工品。可以想象,如果出现进口锂资源受限的极端情况,中国的锂加工品出口会大幅下降,中国的锂资源需求也会随之下降。因此确保一个固定的资源供应量意义不大。
电动车电池的技术路线也在快速发展变化中。比如为了减少动力电池对钴这一贵金属的依赖,近年来低钴甚至无钴电池的研发进展迅速。但是为了保持电池性能,通常钴在电池中使用量的减少又会带来镍使用量的增加。没有国家可以垄断所有的金属资源,甚至在目前全球生产集中度最高的稀土产业,在国际供应紧缺时期多个国家也能够迅速增加产能。像芯片,或者石油、天然气那样,通过“禁运”某类金属造成一个国家多个产业乃至整体经济大规模停摆几无可能。
重要金属矿产和油、气所属的全球产业链形态也有很大不同。在油、气领域,国家石油公司在产业链中起关键作用。而在重要金属的开采、加工、下游制造的产业链上,各国资本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在澳洲的锂资源为例,澳洲几大锂矿大多由中、美、澳等国的资本合资持有,中企还通过投资澳洲公司持有其他国家的锂矿资源。同时,国际资本也大量投资中国的锂矿和锂加工企业。这些复杂的投资关系使很多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高度国际化。
即使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基于国家博弈的能源安全观也可能造成能源投资的误区。在21世纪初的十余年间,面临石油价格高涨,中国几大国家石油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大举投资海外油气项目,然而这些投资是否增进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尚无定论。中国海外权益项目生产的油气未必运回国内,而是参与到全球油气贸易中。
把与电动汽车供应链相关海外矿产资源视为“大国博弈”的一部分,在政策制定中过度强调地缘政治因素,不仅可能造成投资、贸易活动的误区,还会带来一个更大的风险——激发资源国的“资源民族主义”。比如,会引起当地民众和政治力量对海外资本的抵触或提高本国矿产资源的要价,从而增加对这些项目的投资成本和风险。这一风险在过去中国海外油气投资中已有前车之鉴。
可以预见,在全球范围内围绕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的竞争还会持续甚至加剧。不同企业基于对未来矿产资源和产能变化、下游产品需求前景和技术路线的发展,会对上游金属矿产资源的投资前景作出不同判断。这种企业间的竞争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有效利用。但是这种以企业为主导的商业竞争行为需要和所谓“大国博弈”区分开来。后者把对全球金属矿产资源的控制视为国与国的零和竞争,要求国家力量的介入,但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人为制造矿产资源的供应紧张,反而不利于达成提升本国资源安全的初衷。
谭浩
作者为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本文2022年1月17日首发于《财经》 编辑:马克
相关阅读
-
澳洲煤炭对中国出口雪崩式下滑 更大的挑战尚未来到
中国煤电厂的关停及燃煤电厂在中国国内地域分布的改变,对未来澳洲煤炭对中国的出口,将是比短期贸易禁令更为根本的挑战。
-
澳洲对华煤炭出口面临比中国政府“贸易禁令“更大的挑战
中国煤电厂的关停及燃煤电厂在中国国内地域分布的改变,对未来澳洲煤炭对中国的出口,将是比短期贸易禁令更为根本的挑战。
-
中国2060碳中和博弈
围绕中国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承诺,各方将展开基于各自议程的博弈。如果缺乏实质性的推进,这一承诺的效果可能将适得其反。
-
鼓励电动汽车出游 新州提供巨额补贴打造EV充电桩网络
新州政府宣布拨款2000万澳元在各地设立多达3500个电动汽车(EV)充电桩,以打造澳洲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充电网络”。
-
碳纤维车轮公司CBR获1200万澳元政策拨款 股价飙涨23%
碳纤维车轮制造商Carbon Revolution Ltd (ASX:CBR)向市场披露,公司的Mega-line项目获得澳政府提供的“联邦现代制造业计划”1200万澳元拨款。
-
“宁王”渡劫:躲不掉的换电,难做出的生态
2014年十年,李斌离开易车网,筹建蔚来。他组酒局邀请了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觥筹交错间,李想给李斌投了1500万美元,但拒绝做合伙人。
-
稀土供不应求 Lynas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澳大利亚最大的稀土生产商Lynas表示,由于全球用户力图确保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关键材料的供应,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多家终端客户进行谈判,尤其是汽车产业的客户。
-
澳洲电动汽车价格维持高位 特斯拉和比亚迪将主导市场
由于电池材料价格大涨,澳洲电动汽车价格或继续维持高位,而不是像绿色能源倡导者希望的那样快速下跌。
【郑重声明】ACB News 《澳华财经在线》所有刊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1. 本网采编的原创文章2. 授权转发的资讯 3.相关澳洲上市公司股票数据及图表),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澳华财经在线》的报道,文字版权均为《澳华财经在线》独家所有,第三方未经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获授权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ACB News 《澳华财经在线》”。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第三方获授权许可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 3)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联系联络方式。联系邮箱acbnews@acbnewsonline.com.au
热门点击
-
- 钴矿勘探商Australian Mines遭证投委起诉:项目融资子虚乌有 50亿澳元承销协议漏洞百出
-
- 72小时归零!币圈新宠luna遭遇“死亡螺旋”澳洲交易所紧急拉闸 数万投资者惨痛收场
-
- 疫情期间商业地产两年录得50%资本增值! AFR报道披露华人赖青旗下亿力商业地产基金投资策略
-
- 一周展望:美国4月通胀触顶?美联储官员言论讨论通胀和经济前景,中国CPI,PPI
-
- 【5.1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亚洲投资者回归 大举买入澳洲商业地产
-
- 破发新股石蚝商East 33绝境求生 富豪投资人Anthony Hall逆势进场
-
- 通胀高于预期澳指随美股回落 科技股领跌四大行表现不一
-
- 德勤澳洲高科技高成长50强:最高增长63倍 平均增长936%
-
- 市场担心供应链受干扰澳指下挫 地产股领跌西太银行逆势上扬
-
- 即使澳洲房价下降20% 可支付性或仍然变得更糟
-
- 疫情以来入市新股民数量激增 澳创新券商Selfwealth异军突起
-
- 投资者信心受挫澳指收低 矿商股领跌力拓回落3.6%
-
- 塔州农产品产销双旺 中国位居第三大出口市场
-
- 富邑葡萄酒中国市场受阻 寻求其他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