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RCEP生效两年来,区域贸易成本大幅降低
中新网1月30日电 中国贸促会于30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杨帆发布了2023年11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2023年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2023年12月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月度观察报告以及《2023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在“2023年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部分,杨帆提到,RCEP生效两年来,区域贸易成本大幅降低,为成员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具体内容如下:
2023年11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
从综合指数看,当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70,继续处于高位区间,比上年同期上升29个点,比上月下降135个点。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8.5%,环比下降41.8%。
从国别指数看,巴西、美国和墨西哥经贸摩擦指数在20个国家(地区)中位居前三,欧盟、美国和墨西哥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排名前三。与上年同期相比,美国继续保持高位,巴西从中位升至高位,欧盟从中低位升至高位,墨西哥从低位升至高位,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
从行业指数看,电子、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行业是经贸摩擦措施的主要冲突点。在监测的13个主要行业中,电子行业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居首。
从分项指数看,监测的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29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启动21起贸易救济调查,向WTO提交TBT(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和SPS(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通报96项,发布进出口限制措施8项,发布其他限制性措施156项。其中,贸易救济措施指数在五类措施指数中居首位。今年以来,除贸易救济措施同比增长外,其他四类分项措施同比继续呈下降态势。
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152,处于高位,较上月下降1274个点。其中,巴西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其次是美国,沙特阿拉伯排名第三。当月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13.3%,环比下降55.6%。机械设备、电子、运输设备、轻工和医药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
2023年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
2023年,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621.02万份,较上年同比增长16.05%。其中,全国贸促系统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3822.09亿美元,同比增长7.13%;签证份数共计391.43万份,同比增长13.44%。
全国贸促系统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651.52亿美元,同比增长7.07%;签证份数共计167.69万份,同比增长21.54%。全国贸促系统签发原产地证书,特别是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量的稳定增长,说明随着我国加大自贸协定实施推广力度等稳外贸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享惠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断提升。
2023年,全国贸促系统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共计72.10亿美元,同比增长5.54%;签证份数共计21.81万份,同比增长38.15%。这说明,RCEP生效两年来,区域贸易成本大幅降低,为成员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2023年,全国贸促系统共签发出境ATA单证册9273份,同比增长191.97%;相关ATA单证册涵盖货值约26.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34%;办证企业3729家,同比增长266.31%,均呈现大幅跃升态势。这表明,过去一年,我国外贸企业虽然经历了风雨洗礼,但仍然凭借顽强的韧性和拼劲扬帆出海,通过各类对外经贸活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这让我们对中国外贸企业满怀敬意,也让我们对中国外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23年12月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月度观察报告
2023年12月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月度观察报告有三个主要发现: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方面,美国专利商标局将实施“申请前试点”审查计划,旨在通过使用专利工具检索,帮助首次申请专利的申请人评估其发明是否具有本领域的创新性。日本就“专利非公开申请”颁布新法令,对日本专利局和专利申请人之间的必要手续等进行规定。韩国特许厅和警察厅联合发布全球首份国际刑警组织在工业产权领域的紫色通缉令,旨在预防公司生产和销售假冒产品,提高各国公民对假冒产品的认知。
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新版《绿色技术手册》,介绍减少排放和推进可持续实践的绿色技术,旨在弥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减缓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与其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
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与欧盟继续就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双边合作。中国-丹麦、中国-智利专利审查高速路试点项目延长。越南与欧盟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开发信息技术系统、数据库建设、实务审查等知识产权领域相关问题展开合作。
《2023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代言工商、建言献策职能作用,中国贸促会自2016年起连续8年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调查,发布年度报告。2023年,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类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回收6700多份有效问卷,样本覆盖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群体,经研究分析,编写形成《2023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从总体看,2023年,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为4.36分(满分5分),近九成受访企业对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及以上。
从分项指标看,《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企业设立和退出、基础设施、生活服务、政策政务、社会信用、公平竞争、社会法治、科技创新、人力资源、金融服务、财税服务和海关服务等12个一级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海关服务、财税服务、社会信用三个指标评价较高,人力资源、海关服务、基础设施、企业设立和退出环境四个指标同比提升,企业获得感增强。
从经营与投资情况看,“利用本地资源”和“建立生产基地”是企业新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超七成受访企业收入持平或增长,其中近八成受访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持平或增长。
从市场预期看,超七成受访企业对疫情平稳转段后的市场预期较为积极,超五成受访外贸企业2023年订单量有所回升。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阅读
-
上半年中国批准创新药四十三个 同比增长百分之五十九
9月1日启动的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传递出的信息表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良好:过去5年,我国共批准创新药210个,保持加速增长态势。目前,我国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30%。
-
35万亿元规模应是公募高质量发展新起点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达到35.08万亿元。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背后,是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投资者信心的逐步修复。
-
外储再超3.3万亿美元 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7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升幅为0.91%。外汇储备规模继6月末后再次站上3.3万亿美元关口。
-
澳农业部报告确认中国将试运五批澳大利亚油菜籽
据澳大利亚农业部近日发布的9月季度农产品报告,澳大利亚正着力解决中国关切的植物检疫框架,中澳两国或即将重启油菜籽双边贸易。
-
澳洲8月新车销售强劲 中国产汽车销量占五分之一份额
根据澳大利亚汽车工业协会(FCAI)的最新数据,今年8月澳大利亚新车销售数量为10万辆,其中中国产汽车销售数量达2万辆,同比增长67%,占据新车销售总量的五分之一份额。
-
【9.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澳洲领先房企高管在本周举办的AFR房地产峰会上对行业前景做出积极展望,与会高管普遍认为降息对于激发投资者兴趣、稳定空置率和提振资产估值至关重要。
-
国际媒体关注北京盛会:从阅兵方阵到武器装备,中国彰显实力
中新网9月3日电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检阅。
-
买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挪威央行、外资巨头集体出手!
当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挪威央行、外资巨头纷纷瞄准中国生物制药或医药服务公司,不少机构大幅加仓,亦有机构在上涨后减持重仓...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财报季回顾:业绩总体稳健 派息“意外”叠加回购大潮 国内公司风景独好
-
- 澳农业部报告确认中国将试运五批澳大利亚油菜籽
-
- 【9.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Janus Electric (ASX: JNS)首度进军美国市场 获南加州Ability Trimodal总值约125万美元订单 周一早盘股价放量回升近2成
-
- 名人成投资骗局“工具人” ASIC年内关闭数百个“名人代言”诈骗网站
-
- 澳洲政府大力支持预制房建设 敦促四大行统一房贷政策
-
- 机构预计澳洲对美国牛肉出口量将超过配额 或被征收36%高额关税
-
- 国际媒体关注北京盛会:从阅兵方阵到武器装备,中国彰显实力
-
- Zip计划在纳斯达克双重上市 股价周五早盘飞涨逾两成
-
- 澳媒评论:下一场房地产危机即将到来 且并不仅仅关乎住房
-
- 澳洲第二职业岗位数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整体就业形势依然稳健
-
- 澳交所小盘锂矿股7月集体飙升见证情绪复苏 锂市场波动中隐现触底行情
-
- 澳新银行要求员工到岗办公率达到50% 否则将受到处罚
-
- From Discovery to Deal: Colin Moorhead on Building Value in the Copper-Gold Frontier
-
- 【异动股】电商公司Roolife Group( ASX:RLG)与中国供应链服务巨头怡亚通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