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暴跌“减压” 不会大幅贬值
今日(1月28日)人民币即期大幅走低,最低6.2476,较中间价折价一度达1.948%。
周三人民币即期开盘报6.2380,昨日收盘报6.2435。中国央行今天设定的中间价为6.1282,上调82个点。中国央行允许人民币现汇在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波动。
摩根士丹利今日在报告中指出,人民币的疲势是暂时的,2015年不会大幅贬值,该行预计,首季人民币或面临卖压,之后或走强。
大摩指出,人民币短期面临卖压,是因为预计中国央行将继续货币宽松,以及贸易收支因季节性因素支撑减弱, 之后将走强,以推进“一带一路”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目标,和降低资本大幅外流风险。
大摩认为,进入2015年以来,人民币的疲势,是在国内外因素作用之下大致由市场力量驱动的结果,外部因素是美元持续上涨,而欧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进一步宽松导致欧元和日元走软;内部因素是中国宏观经济进入转型期,资本外流(尤其是增加海外投资和削减美元负债)从去年第二季浮现。
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人民币近期的下跌是放任的结果,不必太纠结,即使人民币今年下跌3%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前两年美元兑欧元还有大幅下跌的时候呢。目前人民币这一轮下跌,似乎是有意为之的结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避免人民币汇率震荡,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纹丝不动。现在,美元一骑绝尘,人民币必须更多地参考其他货币,以免和美元一起高高在上。考虑到此前人民币大幅上涨,此次是人民币价格在顶部的一个震荡。只要是可控的,就不是大风险,人民币不存在类似卢布这样的失速贬值风险。
全球宽松抗通缩 人民币很被动
欧洲央行上周启动量化宽松,瑞士、丹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央行纷纷宣布降息,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大潮再次涌动。需要警惕的是,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分化将导致大量资金涌入美元资产,对新兴市场而言,不但将面临其他经济体货币贬值给出口带来的冲击,还面临资金外流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压力。
就在美国沉浸在经济复苏的喜悦,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开始打算收紧货币政策之时,欧元区等全球其他经济体却站在世界的另一边,接连走上了货币宽松之路。
目前,抗通缩已成为多家央行的首要任务,也是其竞相推出量宽政策的主要推手。而从根本上看,欧元区各成员国若想改变通缩预期,货币政策只是辅助因素,积极采取结构性改革、削减财政赤字至可持续的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各国央行当前决策行为来看,在经济持续弱复苏、需求低迷、油价暴跌的背景下,通缩的风险已经是目前各国央行的首要“劲敌”,成为诸多国家执意选择大规模宽松的主要考虑因素。通缩会增加实际的债务负担,加剧经济的衰退并产生通缩的恶性循环,因为人们对价格下跌的预期,消费者会推迟采购和消费计划,进而削减整体经济活动的热度。
短期来看,由于结构性改革难以立竿见影,各国除货币政策宽松外都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因此预计多数央行将在宽松道路上继续前行,竞争性货币贬值可能愈演愈烈。
而随着全球央行宽松之举,人民币则陷入被动地位,近期接连暴跌,接连逼近“跌停”。但长期来看,受政府管制的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的可能性很小。
人民币暴跌 加大央行政策难度
眼下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缩风险隐现。但人民币暴跌令央行一方面面临宽松政策面临进退两难境地。
对此,2014年新财富宏观排名前两位的分析师均表示,长期来看,央行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是大势所趋,但近期内将仅限于提供短期流动性。
目前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美元汇率走势,另一个是对一揽子货币走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2014年初开始就出现了贬值的迹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美国经济数据强劲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处在相对宽松的政策周期。
路透援引上海某商业银行交易员的评论称:“中国央行近几个月来一直容忍人民币贬值,如今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各大央行的宽松行动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中国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走弱。”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当前人民币有效汇率并不均衡,而是被持续高估,这也是中国经济迟迟无法复苏的根本原因。如果人民币高估被修正,也就是通过汇率贬值,则中国经济将轻松回到7.5%以上的增速,他大胆预计今年汇率最大贬值幅度将达5%左右。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驻新加坡外汇策略师Andy Ji在研究报告中表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12年和2014年的下跌,最终都迎来了浮动幅度的扩大和人民币的进一步走软:“从历史先例来看,浮动幅度再次扩大的风险似乎已近在眼前。” 他认为,随着美元全面走强,人民币中间价应会继续走软。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并不完全掌握在市场手里,而是执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央行对此具有完全的定夺权。因此央行的态度对于人民币汇率后期走势非常关键。
从过去十年来看,人民币缓慢升值是中国政府两项政策的组成部分,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其目标是让人民币最终称为可与美元平起平坐的国际储备货币。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累计升值了约35%。
有专家表示,未来中国政府或许会采取几项措施折中的办法。一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来维稳国内经济;二是汇率的小幅波动,方向上以小幅贬值为主,来应对美元的走强;三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善,来减少对流入的限制。
相关阅读
-
Fortescue获142亿元人民币贷款 与中国携手推进脱碳战略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ortescue宣布,与多家中国、澳大利亚及国际银行达成142亿元人民币(约20亿美元)的银团定期贷款协议。该资金将用于公司日常运营和推进脱碳战略,包括与中国供应商和技术创新企业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
周五早盘美元指数徘徊于两周低点 澳元接近八个月新高
周五早盘,美元指数徘徊于97.448的两周低点附近,本周或录得近1%的跌幅,为一个月来最差单周表现。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
-
京东超市宣布已与澳洲三大牛肉供应商签署5亿元人民币采购协议
电商巨头京东周一宣布,旗下京东超市已与澳大利亚三大牛肉供应商Coles、Bindaree Food Group和Stanbroke签署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采购协议。该协议涵盖一系列优质牛肉产品,包括草饲牛肉、谷饲牛肉、安格斯牛肉及和牛,所有产品均直接从供应商采购。
-
日元或因选举结果承压 澳元兑多种货币面临回调风险
联邦银行(CBA)表示,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及其联盟在上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引发市场对日本转向更为宽松的财政政策的担忧,进而可能导致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升和日元贬值。
-
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多家银行积极落地相关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跨境支付通不仅解决了传统跨境支付的效率与成本痛点,更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的战略抓手。下一步,商业银行可以以跨境支付通为切入点,加速技术迭代和优化服务模式,为中国金融开放和全球支付体系变革贡献力量。
-
人民币升至六个月最高水平 澳元兑美元创今年新高
周一早盘,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穿7.20关口,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日内涨超100点。同时,澳元兑美元一度升至64.81美分,创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
特朗普关税威胁之后 苹果:将在美国投资3.6万亿元!制造业是重点 将创造2万个就业
苹果公司2月24日宣布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美国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万亿元)。作为美国一揽子投资计划的一部分,苹果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将在休斯顿开设一家新的先进制造工厂,生产支持Apple Intelligence的服务器。
-
新机突袭!苹果发布iPhone 16e 起售价4499贵了还是真香?
当地时间周三(2月19日),苹果公司官网发布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iPhone 16e”。美国官网显示,iPhone 16e的起售价为599美元,2月21日接受预购,2月28日发售。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9.1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主要合同锁定Theta Gold Mines(ASX:TGM)南非610万盎司黄金矿山建设全面启动 “掘金”大戏开启 长期资本渐次浮现
-
- 【9.1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9.1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婴儿奶粉公司Bubs Australia (ASX:BUB)董事局焕新 引领战略升级 Paul Jensen担任董事局主席 CEO Joe Coote兼任董事总经理
-
- 婴儿奶粉公司Bubs Australia (ASX:BUB)董事局焕新 引领战略升级 Paul Jensen担任董事局主席 CEO Joe Coote兼任董事总经理
-
- 【异动股】摩根大通与AustralianSuper双双增持! 锂矿巨头Pilbara Minerals (ASX:PLS) 稳中求进 持续看好行业基本面
-
- 【9.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West Wits Mining (ASX:WWI)项目融资捷报频传 南非Qala Shallows黄金项目拟定明年Q1投产
-
- 【异动股】Avita Medical (ASX:AVH)“喷涂式皮肤细胞”产品RECELL GO通过欧洲CE认证
-
- 主要合同锁定Theta Gold Mines(ASX:TGM)南非610万盎司黄金矿山建设全面启动 “掘金”大戏开启 长期资本渐次浮现
-
- 九月上旬全球股市表现强劲 港股恒指、上证综指相继刷新过去4、10年以来新高
-
- 澳贸易部宣布启动ANMI计划 支持澳企拓展海外新市场
-
- Lithium Plus Minerals (ASX:LPM)拟在中国东营综合保税区打造锂矿石加工交易中心
-
- 澳元创5月以来最大周涨幅 金价迫近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