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华人反向移民:留澳多年 他们为何举家搬回中国?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海外出生人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在澳居住多年的华人选择搬回中国生活。有学者认为,这种选择关乎“怎么认识自己”。
有华人将自己留澳多年后举家搬回中国的选择称为“反向润”。 Source: Supplied / MichaelSun/Jingjing Yu
当华人孙跃(Michael Sun)选择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布里斯班,去年举家搬回中国时,他将自己的决定称为“反向润”。
“润”为新冠疫情期间一网络用语,据称是指从中国移民海外。而孙跃解释,与之对应,“反向润”就是指移民回中国。
澳大利亚统计局4月下旬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海外出生人口的第三大来源国,第一和第二分别是英国和印度。
过够“在简餐店都不敢敞开吃”的生活
孙跃2002年来到澳洲,完成学业后在布里斯班工作、组建家庭,并获得永久居民签证。
孙跃表示,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压力是他选择离开澳大利亚的直接原因。 Source: Supplied / MichaelSun
在接受SBS中文采访时,孙跃表示,生活成本是他选择离开澳大利亚的直接原因。
“这两年物价疯狂地长,”他说,“2016年的时候,当时澳洲物价和中国差不多,买一瓶牛奶大概一两澳元,吃顿饭只要十一二澳元就可以吃饱。现在一顿饭就要二三十澳元。”
物价太高,房租又贵到不如买房,可房价又涨了很多,所以就是无限地恶性循环。可是工资没有怎么涨,房价又涨不停,每次看到房子都有心理压力。
孙跃
据4月下旬发布的《Domain房价报告》,澳大利亚房价中位数已创纪录地达到111.3万澳元,而布里斯班是房价增幅最大的城市之一。
CoreLogic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布里斯班的房价涨幅超过50%。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孙跃意识到,澳大利亚的教育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已经不是几年前比较轻松的时候了,当时大家可以比较‘躺平’,可以正常生活。”
距离首次来澳20多年后,他决定与家人回到了位于河北保定的故乡。
2023年,孙跃选择和家人离开澳大利亚,搬回家乡河北保定,并租下了一个小院。 Source: Supplied / Michael Sun
他承认,尽管故乡的空气质量和经济、就业环境还并不十分理想,但合理的生活成本和较高的生活便利性仍然支持着从事金融行业的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他笑着说,在澳大利亚,“在简餐店都不敢敞开了吃”,而回到保定后,相比之下,吃饭的成本“几乎就是零”。
用低于在澳大利亚租住一套小公寓的价格,孙跃还在当地租下了一个带院子的房子,过着与朋友“买菜、做饭、喝酒”的生活。
“压力也不会很大,不是每一天都需要挣钱,每天开开心心就好,”他说。
“海归”创业的吸引力
华人于菁菁2006年来黄金海岸读书,曾是澳大利亚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
于菁菁告诉SBS中文,为了更友好的创业环境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在澳大利亚生活15年后,她还是选择带着女儿回到北京生活。
目前,她经营一家教育公司,从事跨国教育交流和游学。
中国给你的机会更多,它人口基数比较大,而且对于创业者来说相对容易,赛道很多,规模从小到大也有很多选择。
于菁菁
于菁菁坦言,中国推出了很多扶持政策,支持“海归”创业,这对她这样有海外生活经历的创业者十分具有吸引力。
“比如在北京和上海,它会有文创园,有比较便宜的办公室可以租赁。再比如,我们刚刚参加了北京市政府组织的创业大赛,有一个管道能与更多的投资人和业内专家沟通,获奖的话还有20万至200万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并且对接非常多的资源。”
于菁菁表示,中国对于“海归”的支持政策对她十分有吸引力。 Source: Supplied / Jingjing Yu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3年10月刊载的一份综述显示,中国多地为归国创业者提供落户倾斜、租房补贴、创业资助、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于菁菁说,在澳大利亚,创业成本更高,获取需要的支持相较更困难,对于多元文化社区而言,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畅通。
尽管如此,她表示,“反向润”有两面性,中国快节奏、高密度、压力大的职场模式让她在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
“在澳洲基本每个周五下午大家有‘Happy Hour’,喝点东西聊一聊,周末和假期也不用回邮件,”她说,“在中国,尤其是创业者,基本是24/7,拿出一块时间,比如在周末完全不回消息,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关乎“怎么认识自己”
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中国研究副教授陶郁(Yu Tao)博士认为,对于有中国背景的华人移民来说,尽管可能在澳洲生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返回中国生活的情况仍十分常见。
“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移居澳大利亚、变成永久居民以后,是不是加入澳大利亚国籍,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考虑,”他说,这些因素是养老和社会保障、职业发展、文化认同等。
陶郁表示,在选择长期居住地的时候,往往关乎“社群性”,是一种“忠诚和身份的选择”。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华人往往面临结构性的安排,要仔细考虑说他们怎么认识自己,是中国人、华人,还是澳大利亚公民。”
陶郁认为,在选择长期居住地时,华人往往会考虑身份和文化等因素,找到适合自己的社群。 Source: Supplied / Dr Yu Tao
他补充说,近年来较为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和媒体对于澳中双方的刻画使这种选择更容易被在澳华人感知到。
孙跃同意这种说法。他表示,在澳洲时,他很难找到自己的生活社群。
“一代移民处于一个演变的过程,大家都比较本地化,但是又不够本地化。我作为一个比较中国化的人,就不是很适应。”
“当地人会有很强的联系,但我觉得华人之间并没有,接触并不多,也没有他们那样的互动。”
与澳大利亚的联系“剪不断”
几位受访者均对SBS中文表示,尽管已经在中国扎根,但居澳经历还是给他们的生活留下了印记。
于菁菁表示,她的办公室还挂着澳大利亚地图,这也是她公司的游学目的地之一。
“我和女儿的饮食也还是很西式,每次问她想吃什么,她还是会选择西餐,汉堡、披萨。关于澳洲,她印象最深的也是上学时要自己带午餐盒,”她说。
于菁菁说,她和女儿还保留着不少澳式生活方式,饮食就是其中之一。 Source: Supplied / Jingjing Yu
两位受访者均表示,不排除在未来让子女回澳大利亚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
“要亲眼去看才是最好,”孙跃表示,“要让孩子真正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让他有一个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他后面认为澳洲更好或中国更好,然后做出选择。”
于菁菁则计划,在中国完成孩子的基础教育后,她会参照女儿的意愿,与女儿商议是否在高等教育阶段回到澳大利亚。
“她在澳洲受过系统性的教育。我当时也是老师,觉得澳洲的教育体系交给你一种寻找知识和信息、然后自我发展的能力。我觉得这方面的能力在大学阶段是很重要的,”她说。
尽管如此,陶郁博士认为,这种回中国的趋势有可能让澳大利亚流失部分华人人才。
澳大利亚需要强调它的多元文化属性,这本来就是澳大利亚的政策,而且是吸引国际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点。
陶郁博士
“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优秀,如果想留下这些人才,相对于竞争者,最宏观的就是要强化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属性,让他们觉得有公平的机会,同等地受到欢迎,”他说。
文章来源:SBS中文
相关阅读
-
澳大利亚酿酒葡萄种植行业整合加速 农户数量明显下降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由澳洲葡萄酒管理局委托编写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的经济贡献》报告显示,2024年澳大利亚全国酿酒葡萄种植者数量估计为5408人,较2018年(即与中国发生三年贸易摩擦之前)的6251人减少13%。
-
2025年服贸会举办在即 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将率领约60家企业和机构组成其参展以来最大规模展团,聚焦商业对接与产业推介活动。
-
Electro Optic Systems Holdings Limited(ASX: EOS)再传利好 中标澳大利亚国防 LAND 156 项目 股价单日劲升逾一成
Electro Optic Systems Holdings Limited(ASX: EOS)27日宣布,公司作为Leidos Australia团队一员,成功中标澳大利亚国防军(ADF)“LAND 156 反小型无人机系统项目”的系统集成合作伙伴合同。受此消息提振,改公司股价周三放量回升13.88%。
-
澳食品加工集团SPC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降低对本土超市依赖
澳大利亚食品加工集团SPC Global周二发布公告称,已在中国市场推出自有品牌罐装番茄,以减少对Woolworths和Coles等大型超市的依赖。
-
【8.2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在近日堪培拉举行的经济改革圆桌会议上,澳大利亚中小企业组织理事会(COSBOA)代表全国中小企业发声,呼吁联邦政府尽快采取切实行动,帮助企业减轻经营压力,应对高成本、低生产力与沉重合规负担等经营中面临的多重挑战。
-
“中澳经贸与创投新机遇”论坛在墨尔本举行 聚焦自贸协定十周年,探讨双边合作新方向
2025年8月15日,在澳中博览会期间,由澳大利亚上海总商会主办的 “合作共赢·智创未来——中澳经贸与创投新机遇” 论坛在墨尔本成功举行。来自中澳两国的政商界代表、行业协会及创新企业齐聚一堂,共话经贸与创投新机遇。
-
CBA与OpenAI携手合作 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服务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周三宣布,已经与OpenAI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面向客户和员工的人工智能服务。
-
ABS启动2026年人口普查员工招聘 普查联络经理时薪61.50澳元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公告称,为了迎接2026年人口普查,决定启动关键岗位人员的招募工作。首批招聘的是“普查联络经理”,他们将负责在社区开展宣传与外联工作,以提高普查参与率。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9.2】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9.4】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铜金市场十年展望:结构性短缺与避险需求并行 Colin Moorhead深度解读市场十年趋势与全球矿业投资图景
-
- 【9.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9.3】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黄金期货价格再创新高 澳股金矿板块个股风起云涌 低估值公司优势凸显
-
- 【异动股】强劲扭亏!婴儿奶粉公司Bubs Australia (ASX:BUB) 首次实现税后盈利 美中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
-
- 【异动股】强劲扭亏!婴儿奶粉公司Bubs Australia (ASX:BUB) 首次实现税后盈利 美中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
-
- 【异动股】4DMEDICAL (ASX:4DX) 肺部成像通气灌注产品CT:VQ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股价暴涨36%
-
- 【9.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异动股】干细胞疗法公司Mesoblast(ASX:MSB)年度业绩飙升 股价重挫9.92%
-
- 财报季回顾:业绩总体稳健 派息“意外”叠加回购大潮 国内公司风景独好
-
- 澳洲税改方案或提升家庭年收入4000澳元 GDP有望新增近6%
-
-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确认2025-2026年度移民配额维持不变 重点聚焦技术移民
-
- 澳媒评论:下一场房地产危机即将到来 且并不仅仅关乎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