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油价是个麻烦 但或已不是威胁
2011年12月以来,油价的劲升关键来自两个方面因素。
一是欧央行悄然推出两轮过万亿欧元规模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明显超乎先前市场的悲观预期。欧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利息1%的三年期长期贷款,银行回头买入各国的主权债务套利,短线效果非常明显,CDS市场显著下行,2011年以来各国公债标售皆顺利,意大利、西班牙诸国一度失控的长期公债利率显著回落。这个方式跟两年前美联储的量宽操作如出一辙。欧洲央行出手等于给出欧元区国债的价格的底线,这是短线唯一的方向。我去年很多次讲过,欧债的问题短线就是看欧央行,长线要看财政的整合和欧元区外围国家经济的结构性改革。
尽管德国面上没有松口,但从近期LTRO执行之坚决,德国无疑事实上做了最现实的妥协。如此,欧洲发生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避险情绪的消散,使得资金对于风险资产的需求恢复性上升(之前关于欧元崩溃的灾难性预期明显已经背离了理性)。
在我看来,第二个因素可能更加关键,就是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存在超预期的可能。这对油价构成了实质性支撑。美国旨在“以提升服务业可贸易水平”的经济再平衡战略渐进清晰,新的经济增长因素因此而集聚,创业活动开始恢复,带动信贷和就业市场的改善,消费信心指数显著反弹,新订单增长,经济中可能出现越来越明确的长期回报率回升的预期;尽管不时有伯南克关于QE3的暗示和宣布将低利率政策保持到2014年的表态,只能够解释为避免美元过度上升,侵蚀到刚刚复苏的就业市场,而并不是经济示弱的宣示。因为当下美国长期公债孳息收益率10年期2% ,30年期3%都属于过去30年以来的最低区间;这意味着公债市场资金极为充沛,其实又何须真正的QE登场献艺呢?
但以上两个因素在短时间内又非充分地坚实,需要更长时间段来“证伪”。短时间内各种反复的信息都会打击市场对于油价的乐观情绪。
比如欧洲虽然避免了速死,但衰退却是确诊。政府和银行部门都在去杠杆,而且形成相互竞争。“欧猪五国”债务余额近3.4万亿欧元,整个欧洲地区债务余额高达8.3万亿欧元,是个天文数字。近两年都是偿债高峰。我相信,下一步西班牙现实的困难,欧央行毫无疑问会祭出第三轮的LTRO予以平息,短期内没有其他选项。
但欧央行表还有多大的扩充空间,市场肯定会怀疑。两轮LTRO后,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增长至3.02万亿欧元。但其资本和储备只有829.9亿欧元,杠杆高达36.4倍。而美联储当下杠杆为55倍,但美元毕竟是储备货币,美元有稳定回流机制,外国投资者继续投资于美国国债。而且避险效应下,美公债市场往往流动性充沛,美国国债受益率并未上升,美元也并未贬值。欧元是比不了,不排除对于欧央行扩表能力的担忧搞不好成会重挫市场情绪。
此外,美国复苏的前景始终笼罩债务阴霾,只有服务业的可贸易化坚实推进才可能根本上改变1998年以来经常帐逆差恶化的趋势,使得债务的长期前景产生可持续的预期。地产虽然越来越可能现出“价值底”,因为以黄金衡量的美国楼价已经下落至过去30年经济最差时点的水平(1981年)。但庞大的止赎屋的“影子库存”等结构性问题使得美国房地产短期内重现强劲的可能性较小,地产复苏如不步入快车道,美国复苏加速的可能性也不大。
过去三四个月市场的波动明显反映了这些因素的变化。
我始终以为,对未来油价趋势上升形成制约的真正关键因素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的减速,因为过去十年油品需求增量40%以上的贡献来自中国。
自去年2季度以来,中国的投资持续下行从来没有保持过这么长时间,很多规划实际上都在调整,比如说铁路,保障房、公路等等,我们计算的实际在建净投资规模的增速从2010年21.7%下降至2011年的14.2%。这个指标更灵敏地反映了投资的惯性和未来投资需求的变化。我预计中国的实际投资增速会逐步回到1995-2002时期的平均水平,大致是12%。今年可能15%,名义投资可能维持在18%。
尽管中国的投资率还会相当长时间保持高水平(40%以上),但大面积基建开工的时代过去了。尽管政府之前提出了保在建续建的目标,但显然具体执行过程非常谨慎。贷款的细分反映出实际经济的有效需求很弱。3月的贷款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票据,在2月新增票据上升1100亿元之后,3月又增了将近1400亿元,显示银行在缺乏有效需求的情况下,冲贴现来占额度(4月份情况更严重)。新增对公贷款仍以短期为主,企业中长期贷款不足1800亿元,比2月还少。整个一季度,中长期公司贷款只增加了5900亿元,而去年同期这项新增贷款将近1.1万亿元。 1季度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和票据占比高达67%,这是2009年以来季度最高值,它比危机以来经济最低迷的2009年1季度还显著高9个百分点;而中长期信贷占比只有33%,显著低于2009年1季度的40.8%。如果剔除居民户的中长期,中长期公司贷款占比只有24%,而去年同期则在将近50%。这意味着传统贷款大户即大中型国企的需求很弱。今年银监会对平台贷款实行总量控制,确保贷款余额只降不升,平台贷虽有展期的政策,但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地缘政治的因素导致油价上涨的基本前提是原油市场是紧平衡。但是未来几年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局面难以改变。沙特和伊拉克的产能释放足以弥补伊朗产能的损失,而且油价失控并不符合美国在伊朗问题的战略利益。美国短线抑制油价的政策空间弹性很大:比如抑制投机盘;放松近海采油的限制;释放战略储备等等。
在我看来,高油价对于未来世界经济复苏的确是个麻烦,但或已经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了。
相关阅读
-
全球油市或迎“大量过剩” 美国能源心脏地带陷焦虑
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正在闲置钻机、削减支出,以应对欧佩克增产引发的油价暴跌,这场冲击可能导致美国石油产量明显下滑。上周,美国衡量行业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页岩油气井的水力压裂作业队数量降至四年来最低水平,生产商也在短短两个季度内削减了约18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
-
伊朗袭击美军基地致冲突升级 美、布两油却为何重挫6%?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周一晚间、北京时间周二凌晨,伊朗武装部队发布声明,宣布对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实施导弹打击。声明称,此次行动是对美军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回应,经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由伊斯兰革命卫队具体执行。
-
冲突风险推高油价预期,ANZ大幅上调短期目标至80美元
随着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持续升温,能源市场对原油供应中断的担忧日益加剧。澳新银行(ANZ)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预计冲突将延续一段时间,并可能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构成直接威胁。在此背景下,ANZ大幅上调布伦特原油短期(0至3个月)价格目标至每桶80美元,远高于此前设定的55美元。
-
【6.2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随着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持续升温,能源市场对原油供应中断的担忧日益加剧。澳新银行(ANZ)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预计冲突将延续一段时间,并可能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构成直接威胁。在此背景下,ANZ大幅上调布伦特原油短期(0至3个月)价格目标至每桶80美元,远高于此前设定的55美元。
-
油价飙涨!欧盟:计划彻底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晚间油价突然飙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07美元,收于每桶74.84美元,涨幅为4.28%;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22美元,收于每桶76.45美元,涨幅为4.40%。
-
国际油价大幅跳水 美布两油盘中均跌近4% 据悉沙特能源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据多位知情人士称,沙特官员正在向盟友和行业专家通报,称沙特不愿进一步削减供应来支撑石油市场,并能应对长期的低油价。
-
油价下跌拖累澳洲股市能源板块 Woodside和Santos周五早盘均回落近4%
周五早盘,受国际油价走低的影响,澳洲股市能源公司Woodside和Santos承压,推动能源板块整体下跌3%,成为大盘下挫的主因之一。
-
美油暴跌 特朗普关税阴霾下 欧佩克+八国宣布超预期增产
北京时间周四晚间,就在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正在承受特朗普“对等关税”重击之际,国际油价还遭遇另一重打击——多个欧佩克+核心产油国宣布将在5月实施超预期的石油增产。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8.2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8.2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8.2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8.2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异动股】年涨5倍Artrya (ASX:AYA) Salix冠状动脉斑块模块通过美国FDA审批
-
- 阿尔巴尼斯政府推出5%首付购房新政 房价可负担性担忧不降反增
-
- 股价逆袭:八大ASX热门做空股令投资者巨亏35亿澳元
-
- 春潮涌动蓄势待发 金矿公司Theta Gold Mines Limited(ASX:TGM)加速推进610万盎司黄金资源量开发
-
- 美国加强行业干预引发稀土暴涨 Lynas Rare Earths(ASX:LYC)趁势融资7.5亿澳元加码扩产能
-
- 股价逆袭:八大ASX热门做空股令投资者巨亏35亿澳元
-
- 铁矿巨头Fortescue净利润暴跌41% 坚定推进绿色氢战略
-
- 【异动股】与卡塔尔王室成员关联公司签署战投协议 Invictus Energy (ASX:IVZ)股价暴涨145%
-
- 【8.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澳洲太阳能分销商OSW获上海朝希资本战略注资
-
- 稀土开发公司Ark Mines(ASX:AHK)获QIC旗下基金450万澳元投资 加速推进Sandy Mitchell稀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