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电池法将生效 国内电池企业直面三大挑战
8月17日,欧盟官方公示满20天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下称《新电池法》)将正式生效。根据《新电池法》,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这将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欧洲产生重大影响。
在长达3年的立法酝酿中,中国电池企业对欧盟《新电池法》经历了“担忧——参与——接受挑战”的心路历程。尽管如此,一位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家对记者表示,“欧盟《新电池法》对中国电池行业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业界人士认为,《新电池法》实施后,我国电池企业出口欧洲,至少要跨越三道障碍:一是补足和完善碳足迹声明;二是满足欧盟对电池材料的回收与再生利用要求;三是应对电池护照中信息披露的挑战。
作为向欧洲出口动力电池的大国,中国将如何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被多方关注。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就在不久前,“中国版电池护照”项目已经启动,主要目的是应对出口要求,促进与欧盟的电池贸易。“中国版电池护照”将寻求与国际接轨和数据互认。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新电池法》虽已生效,但落地实施起来的难度不小。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中遇到过的难题,欧盟很可能也会遇到,中国经验可能为欧洲提供借鉴。
电池出口迎三大挑战
中国的电池产能占全球电池产能的77%,欧洲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中国动力电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0年的14.9%上升至2023年的34%。
欧盟《新电池法》靴子落地,让中国电池企业出口直面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碳足迹声明。自2024年7月起,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这意味着,电池出口企业要搜集和计算从上游矿产、材料到电池生产、回收以及再利用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并进行披露。然而,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方面的积累薄弱。其难度包括,电池企业要将采矿、正负极材料、电芯等整条供应链上的碳足迹都纳入搜集,还要对每一个环节的碳足迹进行测量和认定,而目前国内既没有非常成熟的数字化工具,又面临着标准数据库不统一、国际互认机制未建立等困难。
第二个挑战来自电池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求。《新电池法》对动力电池使用再生材料要求达到一定的比例,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再生原材料使用的认定机制,无法判断哪些电池中使用了再生原材料,使用了多少比例。这也将对未来的出口形成一定阻碍。
第三个挑战来自电池护照里过高的信息披露要求。自2027年2月18日起,进入欧洲的大部分动力电池需持有“电池护照”,对电池相关的主要信息进行披露。在欧盟《新电池法》中,一份用户友好型的电池护照,需要记录约90个强制性数据属性以及自愿建议。具体内容包括,电池和制造商信息、合规性和认证、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电池材料和成分、循环和资源效率以及性能和耐久性等。
三大挑战的出现,必然导致中国动力及储能等电池进入欧盟市场成本增加、难度加大,新电池法甚至在有些地方被解读为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在今年6月召开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随着欧美以更严格要求驱动电池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着力主导全球竞争规则,我国电池企业面临欧洲碳壁垒、产业链本土化和碳达峰等多重挑战。
寻求国际接轨
在《新电池法》带来的诸多挑战中,能否拥有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池护照,是中国电池企业能否成功出口欧洲的关键。
电池护照是全球电池联盟(GBA)提出的行业倡议,目前已得到多个国家的认可。在欧盟,数字产品护照正在成为增加产品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核心工具,而“电池护照”是欧盟实施的第一个数字产品护照。
电池产业链带有全球化的属性,从金属矿产的开采,到新能源汽车制造,经常涉及多个国家,因此,“电池护照”要在全球确立一套公认的标准,推动产业链的数据共享,实现更高水平的治理。“电池护照”背后,是一套围绕电池产业的跨国规则的制订,产业链各方都希望能获得更高的话语权。
今年1月18日,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GBA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洛阳钼业、华友钴业、中创新航等中国企业也是GBA电池护照项目的参与者。今年4月,宁德时代加入了GBA新一任董事会,成为唯一入选全球电池联盟董事会的中国企业。
就在欧盟《新电池法》出台前夕,“中国版电池护照”的相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4月,证券时报记者在中汽数据主办的“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协同发展峰会”上获悉,中汽数据牵头发起了“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任务之一便是研究中国版电池护照的落地可行性。中汽数据是国家级汽车产业数据中心,长期支持有关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管理政策研究工作。
“为了深化行业共识,中汽数据组织了行业有关企业启动中国电池护照联合开发项目。”参与项目的人士告诉记者,研究设计“中国版电池护照”,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贸易要求,持续保持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先发优势。
据了解,中汽数据已经面向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相关行业机构、科研院所、主流企业等征集联合研究单位,组建“中国版电池护照”联合开发项目顾问委员会,负责与国际机构开展交流对话,促进“中国版电池护照”与国际间的接轨和数据互认。
对于“中国版电池护照”如何实施,业界存在两种思路,一种是国内电池生产整体与国际标准接轨。相比国际标准,我国在碳足迹、ESG、再生回收比例等标准体系的建设上进展较慢,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补齐短板。
另一种思路是,将出口与非出口的动力电池区别对待。出口电池衔接当地电池护照的标准;对于非出口的电池生产企业,根据国内法律法规的要求,持续完善对电池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目前第二种思路更占主流。
毫无疑问,电池护照对电池产业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部分中国企业选择主动迎接挑战。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曾表示:“我们高度认同国际电池联盟的哲学和发展目标。”“在全球碳博弈中打造中国汽车的低碳竞争力,必须补齐现阶段国内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的短板。”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冬昶亦表示。
截至目前,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中国电池企业都已在部署零碳转型战略,探索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回收材料及溯源等解决方案。
倒逼产业提升透明度
为了推动电池护照落地,欧盟将开发一个电池信息交互平台,对欧洲市场上流通的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溯源记录。
这其中一个关键点是,电池企业是否愿意共享数据以及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国内电池专家表示,欧盟《新电池法》需要电池企业公开电池产品性能参数,包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异常敏感的核心参数,推动起来难度不小。
与欧盟借助《新电池法》来补齐产业短板不同,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我国动力电池的底层数据积累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中国是全球最早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进行溯源管理的国家,有着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溯源监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凝聚着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电池企业多年来寻找最佳平衡点。
早在2017年,工信部就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可追溯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明确强制实施动力电池溯源管理。随后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记录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退役、回收利用等100多项溯源信息。
经过多年努力,溯源平台实现了对动力电池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的监测,做到了动力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在今年6月中旬召开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震坡介绍,国家溯源管理平台上已有逾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2000多万套电池包,超过10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册。目前,电池溯源数据在责任主体履责监测、动力电池残值评估及退役量预测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
围绕着动力电池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中国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欧洲很可能也会遇到,中国的解决方案可能为欧洲提供借鉴。在欧洲借助电池护照提升电池产业透明度的同时,中国多个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也在走向开放,从过去主要服务监管决策,走向指导行业、赋能企业。要推动开放、提升产业透明度,还需要诸多努力,比如有效打通产业链企业的数据孤岛,解决上下游衔接不畅、行业数据分析挖掘等难题。
相比欧盟《新电池法》,我国在电池法律体系上还有要补课的地方。欧盟《新电池法》是一部适用所有类型电池的法律,涵盖了消费类电池、车用电池、便携式电池、工业电池等各种品类,而我国的电池法规大多仅针对汽车动力电池,并且法规的层级不高。
今年6月2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为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将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这意味着当前的《暂行办法》将升格,针对电池回收的管理将更具约束力。据悉,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将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完善监管措施。(记者 潘玉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相关阅读
-
欧盟拟取消美国工业品关税 以减轻汽车关税的打击
当地时间周四,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取消针对美国所有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并扩大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这一举措旨在为欧洲汽车制造商争取喘息空间,避免其美国出口业务因更高关税而受损。
-
美欧贸易框架协议终于落地 但汽车、钢铝关税悬念犹存
自宣布以来久久未有新进展的美欧贸易协议取得重要突破。8月21日,美国和欧盟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就《对等、公平和平衡贸易协议框架》(以下...
-
白宫:美欧就贸易协定框架达成一致 含关税、农产品、数字贸易等多项内容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8月21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与欧盟已就一项贸易协定的框架达成一致。据白宫公布的信息,该贸易协定框架包含19项要点,涵盖农产品、汽车、飞机等工业品、半导体芯片、能源、欧盟对美投资、放宽环境保护法规限制、网络安全协议、数字贸易壁垒等多个关键领域。
-
对美关税 欧盟最新动态:暂停6个月!欧盟前高官:“极为糟糕”
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4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当天表示,根据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协议,欧盟将在6个月内暂停实施针对美国关税的两项反制措施。
-
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
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15%税率的关税协议。特朗普表示,欧盟将比此前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欧盟将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并将购买1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
-
今夜大利好!美欧贸易协议传来好消息
据报道,欧盟和美国即将达成一项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类似于特朗普本周与日本达成的协议。三位知情人士表示,欧盟方面可能同意所谓的对等关税,以避免美国总统从8月1日起将关税提高到30%。
-
欧盟准备对720亿欧元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14日表示,如果美欧贸易谈判失败,欧盟准备对价值720亿欧元(约合84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额外反制关税。
-
特朗普称对墨西哥、欧盟征收30%关税
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布致墨西哥和欧盟的信件,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美国将对来自墨西哥和欧盟的输美产品征收30%的关税。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8.2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8.2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8.2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8.2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异动股】年涨5倍Artrya (ASX:AYA) Salix冠状动脉斑块模块通过美国FDA审批
-
- 阿尔巴尼斯政府推出5%首付购房新政 房价可负担性担忧不降反增
-
- 股价逆袭:八大ASX热门做空股令投资者巨亏35亿澳元
-
- 春潮涌动蓄势待发 金矿公司Theta Gold Mines Limited(ASX:TGM)加速推进610万盎司黄金资源量开发
-
- 股价逆袭:八大ASX热门做空股令投资者巨亏35亿澳元
-
- 铁矿巨头Fortescue净利润暴跌41% 坚定推进绿色氢战略
-
- 澳洲太阳能分销商OSW获上海朝希资本战略注资
-
- 稀土开发公司Ark Mines(ASX:AHK)获QIC旗下基金450万澳元投资 加速推进Sandy Mitchell稀土项目
-
- 【异动股】年涨5倍Artrya (ASX:AYA) Salix冠状动脉斑块模块通过美国FDA审批
-
- 名人成投资骗局“工具人” ASIC年内关闭数百个“名人代言”诈骗网站
-
- 【独家】:Theta Gold Mines(ASX:TGM)深耕南非逾十年 610万盎司TGME黄金项目获开采许可 预计2027年首金产出